返回第605章 人口的重要性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605章 人口的重要性 (第3/3页)

聊聊心得体会了。

    从以上这些数据,其实就不难发现:按照如今汉室的人口,哪怕农税全拿去养兵,也是绝对养不起大几十上百万兵马的。

    而且朝堂中央,也不可能把财政收入都拿去养军队,而是要拿出一大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用于维持朝堂机构的运转。

    此外,还有一个重点,是鲜少有人注意到的。

    ——如今汉室的三千万人口,不全是‘汉人’;

    这其中,有将近一半的人口,是关东的燕人、赵人、齐人、楚人之类。

    这些诸侯国民缴纳的农税、口赋,以及贡献的劳动,最终并不会让长安朝堂中央收益,而是会让当地的诸侯王收益。

    诸侯国民的农税,并不作为长安丞相府的中央财政收入,而是作为各诸侯国相的诸侯国财政收入;

    诸侯国民的口赋,也不会被纳入少府内帑,充实刘荣的天子金库,而是会纳入诸侯国的府库,成为诸侯王们的体己私房钱;

    同理,诸侯国民所服的兵役、劳役,也同样是贡献给诸侯国,而非长安朝堂中央。

    换而言之,单从长安朝堂中央的角度来看,能直接帮助长安朝堂中央供养军队、官员的人口,绝非三千万,而是一千五百万到一千七百万之间。

    想当年,先帝老爷子要推行《削藩策》,却再三迟疑于:恐天下人误以为朕逼反诸侯,以图其土;

    淮南厉王刘长死后,太宗孝文皇帝也深怕被天下人指责‘图谋诸侯王土’,片刻不敢耽搁,把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了刘长的三个儿子?

    为什么?

    汉家的皇帝,为什么那么担心天下人,说自己‘图谋诸侯王的土地’?

    ——因为诸侯王的土地,那是真的很诱人!

    ——图谋诸侯王的土地,真的有很大好处!

    诸侯王的土地、人口,都是能给长安朝堂中央直接带来税收,以及兵源、劳动力的资源!

    到这里,情况其实就已经很明显了。

    单靠农税,无论是长安朝堂中央也好,还是整个汉室也罢,都是无法负担得起庞大的军队开支,以及更为庞大的官僚系统维序的。

    这样一来,汉家自建国至今的一系列举动,也就是一目了然了。

    汉室初,太祖皇帝初立国祚,百废待兴;

    彼时的汉室人口二百万户,一千五百余万口。

    一半被诸侯王分了去,另外还有一成,也就是二十万户封给了开国功侯。

    余下八十万户,至多不超过七百万的人口,才是真正属于长安朝堂中央的纳税人。

    前文提到,如今汉室,一个士兵需要六十个农民供养。

    而在开国初,汉家的农税并非眼下的三十取一,而是十五取一。

    也就是说在当时,一个士兵只需要三十个农民即可供养。

    再按照当时,直接属于长安朝堂的纳税人,只有七百万口,哪怕这七百万人缴纳的农税都用来养军队,也顶多只能养得起二十多万人。

    二十多万人;

    北方长城防线,就需要二十万人。

    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都用来养一个方向的边防部队,显然不现实。

    更何况高皇帝年间,几乎从不曾间断的异姓诸侯叛乱,高皇帝每一次御驾亲征,都要带十几二十万兵马前去。

    白登之围发生的汉匈平城战役,汉室投入的兵力更是高达三十二万之多。

    所以,北方长城防线的二十万军队,长安中央是养不起的。

    怎么办呢?

    丢给北方的戍边三藩:燕、代、赵去养。

    同理,南边防备赵佗的长沙国兵、淮南国兵,也都交给这两个诸侯国去养。

    吴楚七国之乱爆发前,先孝景皇帝为何低三下四,对梁王刘武予取予求,甚至不惜以皇太弟为饵,引导梁王刘武抵抗到底?

    因为汉家关中地区最重要的门户:东侧函谷关方向的防备力量,彼时便是梁王刘武养着的近十万梁国兵马。

    至于长安朝堂自己,别说二十万北方卫戍部队、大几万南方边防部队,以及函谷关方向的十几万兵马了;

    能养得起长安南、北两军,满共两三万的兵马,就已经是捉襟见肘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