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天降功德 (第2/3页)
!
无声无息,九天之上,层云自然向两侧裂开一道亿万里长的豁口。
裂痕深处,并非漆黑宇宙,而是流淌着一种温醇、厚重、包容万有的琉璃色浆光。随即,一道难以言喻的七彩洪流自裂痕核心轰然垂落!
这洪流非光非气:它有着光的璀璨,却凝练如液态琉璃;有着气的流动,却沉重如熔化的星辰精魄。
道韵为骨,洪流核心并非单纯能量,而是由无数细密繁复、流转不休的金色符文构成。
每一枚符文都似一颗微缩的恒星,蕴含着至善、至仁、至公的无上道蕴。符文外缠绕着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霞光,乃是七德霞络,七色并非固定,而是如同活物般相互交融、转化、升腾,演绎着“生养、教化、守护、牺牲、秩序、净化、慈悲”的无量功德真意,如同七德轮转。
无声惊雷,洪流垂落,竟无半分破空之声,唯有沉重到极致的空间承重感弥漫四野。
青云山诸峰草木,无论新芽古木,在这一刻齐刷刷地、无比自然地向着洪流垂落的方向深深俯首,非是威压所致,而是发自本源的亲近与敬畏。
洪流所经之处,虚空被染上一层纯净无瑕的琉璃光泽乃天洗琉璃痕。
圣地间常年缭绕的、哪怕再精纯的天地灵气,除了好似不存在的玄黄主峰。
其他的山峰与之相比都显得如尘埃般浑浊。
空气变得异常清新通透,每一次呼吸都如同饮下琼浆玉液,洗髓伐毛、涤秽灵息。
无论是积年的心魔暗影,还是石隙中沉积的怨气微尘,皆在无形中被这股洪流蕴含的至善至正之力悄然抹平。
落点正是大觉禅林!
七彩洪流并非粗暴砸落,而是如同拥有灵智般,在即将触及最高处“大雄金顶”的刹那,骤然分化、流淌、浸润:
金顶化莲台,整座鎏金铜殿如同活了过来,表面亿万佛陀菩萨浮雕瞬间绽放无量毫光。
金光与七彩洪流交融,竟在殿顶凝聚成一朵缓缓旋开的、覆盖整座山峰的巨大七彩功德莲台功德法莲。
莲瓣流转,七色霞光如璎珞垂落,笼罩整片禅林。
佛国现虚影,禅林深处,高僧大德闭关的洞窟、供奉真意舍利的浮屠塔林、乃至藏经阁的砖瓦缝隙间,都升腾起或明或暗的金色佛影(细看正是玄黄的样子)。
这些虚影并非独立,而是化作无数道细密的金色光流,主动迎向垂落的七彩洪流,与之交融、壮大、最终汇入那庞大的七彩莲台之中。
琉璃洗圣地,七彩霞光如温柔的瀑布,从莲台边缘无声泻下,沿着禅林的飞檐斗拱、白玉台阶、菩提古树流淌漫溢。
所过之处,砖石温润如暖玉,古树枝叶青翠欲滴如新生,连角落青苔都闪烁着剔透的微光。
整个大觉禅林,仿佛被浸泡在纯净的功德琼浆中洗礼重生。
“怎么回事?”
这忽如其来的变化,惊醒了整个青云山修士。
唯有一处毫无波澜,哪怕是功德天降的浩瀚,也难以撼动丝毫,似乎超脱了功德,超脱了一切因果,功德都难以靠近。
正是玄黄所在的主峰。
不过,这超越想象的一幕,如同沉重的天鼓,狠狠擂在青云山所有生灵的心头。
道门—紫霄云台。
高踞东峰的“紫霄云台”上,几位道门耆老,手中拂尘骤然僵直。
为首的老道手中一枚温养百年的“浑天玉球”(窥天玉鉴)。
“咔嚓”一声,表面裂开一道蛛网细纹!他双目圆睁,瞳孔深处映照出那七彩洪流,口中喃喃如呓语:
“天…天道垂青…如此沛然之德…非大功德不可得…佛门…难道灭杀入魔神圣成功了?”
正是四超都有的部门,梳理宗门气运、功德的内宗。
儒门-浩然学宫。
西麓“浩然学宫”深处,朗朗读书声戛然而止。
悬挂在“明伦堂”正中的那幅由至圣先师(真孔丘写的)真迹书写的“正大光明”匾额,四字突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璀璨金光,几乎要挣脱匾额束缚!
堂内大儒们手中的竹简、玉册无风自动,哗哗作响,无数承载着圣贤道理的文字虚影不受控制地浮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