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7章 两方援军  我父刘玄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637章 两方援军 (第1/3页)

    情势紧急,一刻钟后,军令就从曹昂的将军府中传出,以快马送往灌地,最迟今日晚间便能抵达,而曹仁正好有一晚上的时间做准备,同时也有信使前往繁城通报。

    等到次日一早,曹仁派去接防的军队抵达繁城后,曹纯、曹休便可以直接启程了。

    如此一来,最快三日之后,援军就可以抵达涪城城外。以李整的能力和李家部曲的战力,两三日的时间必不可能有失。

    即便有司马懿、杨修等人轮番安抚,曹昂依旧心神不宁,只能将注意力转移到撤军的事情上。

    好在曹氏早就做好了一切撤军的准备,计划也拟定了好几份,用于应对不同的情况,此时只需按部就班即可。

    倒是司马懿这边仓促之下还需要进行调整。

    要知道在成都这样的大城市中放火,很容易殃及池鱼,一旦出了岔子,很可能整个成都城都会被烧成白地,届时城中百姓能活下来多少那还真就不好说了。

    司马懿倒不是心疼百姓,他骨子里可是冷血的很,而且有很强的士族本位思想,对于普通百姓只是视为牛马,而非同胞。但他此时却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最大的原因便是来自于联军之中的蜀军。

    这些蜀军中最少有一半以上的兵力是来源于蜀郡之中,这些人同成都城中的百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的甚至根本就是成都人。再加上那两三万成都青壮,这可是多达四五万的青年壮力。

    若是真把成都给烧了,造成了平民百姓大量死亡。恐怕不等左幕军追上来找自家麻烦,联军队伍里的蜀军和青壮就得要先反叛了。

    况且司马懿只是冷血,又不是杀人狂魔,没有利益的杀戮也是不屑为之的。

    历史上他在辽东屠城,一方面是士卒太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魏国在辽东站不住脚。

    这地方公孙家自汉末以来已经耕耘了足足数百年,自公孙度起,更是成了名副其实的辽东王,传到公孙渊时已历三代。

    整个辽东对公孙家的认同感是极高的,到处都是公孙家的门生故吏,恩养死士。这样的情况下,魏国想要真正统治辽东,没有个几十年,以及数次平叛是根本做不到的。

    谁能保证下一个公孙家反叛的人还如同公孙渊这样失策,也没法保证再度北伐的人能有司马懿这般的军略。

    要知道被曹睿最为青睐的毌丘俭也征伐过辽东,愣是打不下来。

    这才让司马懿北上接任,带着毌丘俭干的这一仗。

    正是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司马懿毫不犹豫的冷血屠城,斩杀俘虏,光是万人规模的京观就筑起了三、四个。

    虽然此举极残忍,但却非常管用。

    当地的公孙家势力几乎被一扫而空,辽东的中心区域直接被夷为平地,城市拆毁,人口屠绝,再没有了反叛。

    故此,司马懿虽然不在乎成都百姓的死活,但如今这些人活着要比死去了更有利于他,所以他必然要认真思考焚烧的策略和规模。

    这些仓储虽然比较独立,周围并没有民房。

    可需要焚烧的物资实在是太多了,届时火势必然很大,时间也必然很久,这就意味着极为容易出现岔子。

    司马懿不得不仔细斟酌思考。

    **

    李整站在城头,看着城外营垒中炊烟袅绕,脸上挂着淡淡的倦色。

    昨日晚间,李整精挑细选了八百精锐勇士,趁着夜色偷偷出城,想要打左幕军一个立足未稳。

    却不想对方早有准备,竟反过来诱敌深入,想要一举吃掉李整的这部精锐。所幸李整及时看破对方,又早早的备下后手,侥幸得脱。

    双方这次交战,各自伤亡百人,李整这边算是小吃了一点亏,但伤者也都带回了城中。

    左幕军实在是有够难缠的。

    李整心中闪过一丝忧心,左幕军战力强悍,却又如此小心谨慎,自己这一仗恐怕会极为艰难。

    虽然之前已经送了求援军情往成都,但李整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