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夜半举事 (第1/3页)
是杨露,此时他已经带着麾下六百多人与孟获汇合,合计已有千余之兵。两人身上皆有血迹,可见沿途来到此处并不容易,已经经历了大小好几次战斗。
如今城中主要兵力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便是司马懿亲领的直属部队,人数约在两千人上下。
第二个部分则是史涣亲领的部众,人数约为四千人,先前广成之战时的损失已经被补充完整,只是战斗力较之先前还是要下降了不少。
最后一个部分,则是留下的蜀军,包括成都城内巡防,以及几处城门的防守力量。
此时的成都城周长约有十二里地,占地更是高达1.6平方公里之巨,不论是城墙高度,还是城池规模,都已经超越了长安,成为仅次于雒阳和宛城的存在。而在东汉末年的现在,南阳宛城已是凋零,成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二城,还在河北邺城、荆州襄阳、扬州吴县之上。
成都城并非是简单的一城格局,而是自秦代以来,所形成“一城两核、东西并置”的经典格局。
其划分源于政治功能与民生需求的分离,其中大城又名东城,乃是作为蜀郡治所的行政核心与百姓聚居区而建,承担治民养民,商业集市的功能。而少城则是后建之城,建立最初是为了屯住秦国兵马,后来渐渐扩大,变成了守军驻地、官僚府邸与物资仓库所在,承担起了驻军加理政的功能。
整个成都共有十八个城门,大城、少城各分一半。
这些城门守军少则一二百,多则三五百,视城门大小和重要性而定。其中,马球掌握的东顺门,就有守军两百人,乃是大城通往东面的次要通道。
因此,这十八个城门的守军加在一块,也有四、五千人之众,其中曹军仅仅只是控制了最重要的北面几个大门,其他城门还是都交给了蜀军看管。
这倒不是曹军当真这么信任蜀军,实在是因为兵力紧张,不舍得将麾下能够野战的兵马靡费在守城之上。
因此,从表面上来看,曹军在成都城中的兵力是要远远多于张松、孟达等人的。
可关键就在于成都太大了,曹军的这点兵力想要弹压地方,只能有的放矢,而张松等人推举孟达带兵出击,目的就是为了搅乱城中局势,好隐藏起他们手中真正的杀手锏——东顺门。
孟达、杨露他们合兵来攻打州府,也是为了牵制州府注意力,况且曹军的兵马需要分散于城中各地,州府之中撑死了也不过数百人,他们也未必就没有得手的机会。若是真能攻破州府,抓住了司马懿,那这成都城里的局势可就更加稳了。
孟达、杨露等人聚兵届时在大城之中,但州府所在却是少城。
一路过来,纵然他们是成都地头蛇,也免不了打了两、三仗,其中有一波就是曹军巡逻队,战力很是强悍。
对方虽然只有一百人,但却敢于同他们正面交锋,并鸣金求援。
杨露他们这些游侠刚开始还想利用人数优势吃掉对方,可几次强攻却在对方的阵线面前无功而返。
要不是孟达果断派人潜入两侧墙头,以弓弩攒射,他们还真不知道要被堵在那处巷子里多久了。
这次战斗也让孟达意识到杨露这些游侠儿虽然个人能力都很不错,可到了战阵上却不是曹军对手。并不是游侠儿不能打,也不是游侠儿怕死,而是他们不习惯战阵配合,更缺乏好的中下层军事指挥能力。
他们那一套打法,在斗殴、凶杀上大为管用,可在战阵交锋上却是毫无用处。
听到杨露的话后,孟达找了身边一处坊市角楼,,然后登了上去,远远眺望州府,孟达看着远处灯火如常的州府,眉头微皱。
“情况有些不对劲。”
“何处不对?”
杨露心头一片火热,正想要打破州府,活捉司马懿,却听见孟达之言,顿时有些不快起来。
孟达倒是没介意对方的态度,而是好生好气的解释起来:“君且看州府之中的灯火,看似如常,其实却是最为蹊跷。”
杨露却是完全听不懂,追问道:“子度兄这是何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