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少城大火 (第3/3页)
往火场救援。
等到天亮时分,刘封入城时,城中大火已被控制。
眼见少城大火,刘封也是又惊又急,忧心忡忡,不顾法正的劝阻,带着亲卫直往少城而去。
法正见劝不动刘封,赶忙前往张松府中告知。
张松、秦宓、杨洪等人闻言,赶忙出府,与法正一同在孟达的护卫下,朝着少城赶了过去。
等他们抵达少城时,刘封已经在左幕军一众将领的护卫下指挥左幕军灭火了。
此时,大火已经被限制在了仓储之中,比起司马懿原本规划的火情要小了许多。
这固然有仓促发动的关系,但文聘以及先期赶到的魏延、黄忠等人的努力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先前魏延、黄忠入城之后,虽然动作极快,立刻扑向少城州府。
在半路中,他们还遇到了孟达,得知了州府虚实,更是信心倍增,想要一举打破州府,生擒司马懿。
可谁能想到,等到他们赶到州府的时候,司马懿竟脚底抹油,早已经人去楼空了。
魏延登时恼怒不已,紧追着对方朝北门而去。
结果在半路之中,遭遇了曹军的伏击。
幸好魏延所部的向导很是有用,带着魏延从小巷子绕到了对方的侧面,不但为正面陷围部队解了困,还逼的曹军连连后撤。
正当左幕军士气大振,想要再接再厉的时候,却发现少城城南突然火光冲天,几乎映染了小半个夜空。
魏延、黄忠二将大怒,可却无可奈何。
两人深知以刘封的脾气性格,若是贪功而放任火势蔓延,虽有功也必遭重罚,更别说曹军虽然小败,但其阵容依旧未溃,而且北门处必然还有重兵接应,自己即便追上去,也未必能留得住对方。
无奈之下,魏延、黄忠二人碰了下头,旋即收兵南下,脱离了与曹军的接触,赶往少城城南救火。
正是魏延、黄忠及时赶到,再加上后面的文聘等诸部人马源源不断的赶到增援,这才将这大火控制在了少城城南,没有让它蔓延开来。
等到上午时分,大火终于被扑灭,火场之中只有小股余火或是死灰复燃,但只要小心查找,已经无伤大碍。
刘封抵达现场后,听取了众将的汇报。
在火势减小之后,众将已经分出部分兵力赶往城门,城西,接管各处城门。
这些地方的曹军已经如城门一般撤离,留下空空如也的城门,而蜀军把守的城门则是毫不知情,看见左幕军出现时甚至还一脸茫然。
好在有张松等人的帮忙,这些蜀军很快就弃械投降,然后被集中起来投入火场之中参与救火行动。再加上张松以益州别驾的官职发下号令,动员了城中百姓帮忙救火。
这才有了刘封入城后,火势已经得到控制了的结果。
少城此次大火,虽然没有太大的死伤,但府库之中剩余的物资却是被焚烧了不少。尤其是稻草、秸秆等草料,更是烧了个一干二净。
可别小看这些东西,这些可都是仅次于粮食的好东西,东汉时期棉花不但没有推广开,而且因为棉花籽的关系,使得棉花也没法制作棉衣。
因此,东汉人冬季大部分就靠一层层的衣物以及烤火御寒。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得靠柔软的稻草来保暖。
同时,稻草和秸秆又是可燃物,能够用来燃烧取暖,生火做饭。
最后,这还是冬季牲畜马匹必不可缺的口粮,可是相当重要的物资。
如果不是因为这两种物资体积巨大,转运起来相当麻烦,而且经济价值又比不上其他物资,曹昂和司马懿是断然不会留在成都城中的。
可运不走却不代表就会留给左幕军。更何况先前也说了,稻草、秸秆本身就是上好的易燃物,自然而然成为了大火的燃料。
也就是张松他们发动及时,恰好扰乱了司马懿的布置,使得对方仓促行事。否则如果让司马懿的计划按部就班的实施,即便左幕军进了城,这火也势必救不下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