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0章 商议筹粮  我父刘玄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650章 商议筹粮 (第1/3页)

    翌日清晨,成都府衙正堂气氛凝重。

    张松、秦宓、杨洪等人端坐丹墀之上,背后屏风新绘《五州舆地图》,两侧甲士按刀而立,寒光凛冽。

    堂下跽坐着六十余位成都城中的大小士族豪强,锦衣华服间暗流涌动。

    此时此刻,跽坐的六十多人都知道张松、秦宓、杨洪找他们所为何事。而堂上张松、秦宓、杨洪也知道这些人知道自己的目的。

    从本心而论,堂下跽坐的这些人根本不想出钱出粮,毕竟刘封得了成都,也得依靠他们来征税征粮,安定民心。

    在他们看来,这是互惠互利的关系,凭什么要他们多出钱粮?

    即便是曹昂这种在成都都快站不住脚了,东撤的事情搞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也没敢碰他们的家底。

    要不然,以曹昂那大几万的精锐甲士,各家的私库里还能剩下那几十万石粮草财货?

    早八百年就被抢干净了。

    要知道曹军的拆迁和洗城的本事可是冠绝中原的,连袁军都自叹不如。倘若没这点手艺活,就凭兖州、司隶那残破不堪的地盘,曹操早就经营部下去了。

    可曹昂最终还是没敢对成都的士族豪强们动手。

    原因其实特简单,除了左幕军在一旁虎视眈眈外,就是成都本地的士族豪强不好搞。

    所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

    这句话可真不是跟你开玩笑的。

    历朝历代,唯有川蜀总是难以平定,西南战争打了整整一个汉家文明,直到明清进入白热化,最终才彻底收官。

    只是西南的战役因为地形的关系,大部分时期都显得十分琐碎而零星,在史书中也就不为人知了。

    因此,这些人中以蜀郡赵氏、犍为李氏、广汉庞氏为首抱团抵触。他们的态度很简单,按照一直以来的老规矩征税征粮,那没问题。想要他们多出粮食,那也可以,拿待遇和条件来换。

    蜀郡赵氏在历史上笔墨不多,但其实在东汉末年的益州中,可谓是煊赫一时。

    赵氏家族是成都名门望族,是东汉末年益州最为显赫的本土势力之一。

    赵戒、赵谦、赵温祖孙三代位居三公,形成“一门三辅”的盛况。

    其中赵戒历仕安、顺、冲、质、桓五朝,以弹劾权贵著称,堪称五朝元老,地位资历独步一时,履任三公,将太尉、司空、司徒做了个遍,更因立桓帝一事有定策大功在身,被封为厨亭侯。

    其子赵典官至太常,与李膺并称“八俊”。

    其孙赵谦在献帝时为司徒,次孙赵温则代杨彪为司空,父子兄弟相继执掌朝政,在当时的声势丝毫不弱于袁、杨两家顶级豪门,而且还是东汉历史上唯一一家祖孙三代三公的门第。

    这是袁氏、杨氏这等天下第一等第一位的士族都没有达成的辉煌成就。

    只是与杨氏一样,如此辉煌鼎盛的赵氏最终在东汉末年的士族军阀化的过程中,没有顺应时代,改换策略,最终开始走了下坡路。

    如今的赵氏虽然没有军权和地盘,但通过联姻与广汉董氏、犍为杨氏等大族结成利益共同体,其势力从中央延伸至益州地方,成为蜀郡士族的核心代表。

    在刘焉、刘璋父子时期,赵氏与杨氏、董氏、张氏、庞氏抱团,为本土势力的核心力量。

    只是他们虽然对刘焉、刘璋父子比较亲近和支持,但因为本身力量过于强大,一直为刘焉、刘璋父子所提防戒备。

    “诸公可知。”

    张松轻抚案上金印,声如清泉击石:“左将军自去岁入川以来,已尽取蜀地西南六郡两蜀国,更兼其以左将军之尊,得天子之旨开幕,统领南方五州。如今坐拥带甲二十万,楼船艨艟,战舰万艘。这等声势,莫说是曹子脩、张公祺了,便是大将军亲至,亦要避其锋芒,退避三舍。”

    张松这话里水分是相当的大。

    刘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