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名动之始 (第2/2页)
道:“官家,臣以为,此书可与《史记》并列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翰林学士承旨王珪道:“官家...”
在场的重臣都把《资治通鉴》夸了遍,然后副宰相富弼出面问出了一个众人都关心的问题:“官家,不知此书为何人所著?”
富弼已经看过三册手稿了,这三册文风一致、修辞统一,再加上那如出一辙的笔迹,分明是一人所著。
“呵呵呵...”官家笑了笑,道:“是太祖四世孙赵世安在永安县皇陵守孝六年期间所著,前日由大宗正献上!”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此书居然是混吃等死的宗室子弟所著,这让他们这些自诩为帝国精英的顶级士大夫情何以堪!
“臣,为官家贺,为大宋贺!”副宰相富弼率先调整了心态,宗室出一大才,不正是国朝文治大昌的典范嘛!
“臣,为官家贺,为大宋贺!”“臣,为官家贺,为大宋贺!”
其他臣子也相继恭贺官家,赵世安好歹是大宋人,这要是别国人写的,那他们还有什么脸面夸耀大宋文风鼎盛、冠绝神州啊!
“哈哈哈...”官家笑得很开心,作为帝王的他也是很好面子的,此惊世之作在他在位的时候面世,不也是天运使然、祥瑞之兆嘛,这是上天对他的肯定啊!
接下来,官家提了破格让赵世安参加嘉祐二年科举的事儿,诸臣无一人反对。
尤其是得知赵世安拒绝了官家的特旨擢拔、非要自己入场考功名后,他们都对这位有才华又有气节的宗室子弟多了几分好感。
靠恩旨得进士头衔不过是取巧之道,凭自己的真本事儿在东华门外唱名才是真男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