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5章 颜色?不是!(4k) (第3/3页)
几个参数是多少,已经不重要,只要是合格的初中生,就能解出来。当然,有虚根的是另外一回事。
而这两种方法虽然比这个例子要麻烦得多,但是本质上却是一样的。
“界面缩聚法?”潘工有点懵,这特么什么鬼东西?
魏总笑了起来,这个时候,还得是自己这块老姜比较辣一点:“这是50是年代末的一种新方法,你不知道很正常,不过我知道。高委员,我听明白了。”
听见魏总知道这个方法,高振东也放下了心。
“那就好,那我就偷个懒,不细说了,同志们回去再研究具体实现吧。”
“没问题。”魏总此时觉得自己简直是老树新花,心情别提有多舒畅:“聚合,你不行;纺丝,我不行。对位芳纶能否搞得出,老潘同志,拜托啦!”
高振东听着这话感觉怪怪的,莫名觉得有些耳熟。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事情,算是和其他很多课题一样,交到了放心的人手上。
“嗯,大致先就是这些问题,至于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边研究边解决。”高振东笑道。
“好的。”魏总很是满意,这一趟虽然时间不多,但是绝对不虚此行,不但确定了技术路线,甚至还提前解决了几个量产中的重大难点。
不过老潘那边的事情并没有完,他还有点小小的问题。
“高委员,芳纶暂时没什么问题了,不过我们在碳纤维上,想请您协调一下相关单位,支援我们一下。”来都来了,别忘了老潘碳纤维那边的工作可也没落下。
有问题就好,就怕没问题。作为一个新产品,一帆风顺的概率是不高的,特别是自己没有深入细节的情况下。
“你说,我尽量协调解决。”
“我们需要一种能检测原丝预氧化程度的方法和仪器,我们是有一定的想法、理论和手法,但是现在没有办法把他实现为自动检测的设备,我们对电子这一块还是不够熟悉,所以想请您协调一下相关的同志,给我们一些支援。现在预氧化程度很难判断,预痒丝的预氧化程度,只能通过前道工序尽量控制,实际上得看一点运气,导致碳化后的碳纤维质量有些不稳定。”
预氧化是碳纤维生产中对质量影响非常大的一个环节,他们有这样的需求那是一点儿都不奇怪。
高振东点了点头:“这个没问题,回头我给你写张条子,你去找我们三分厂技术处的方科长,她会帮你们解决的。”
作为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方迎红,正合适解决这个问题。
潘工大喜,这肩膀,那可真结实啊!实际上科研带头人要做的就是这些事情,确定方向,解决疑难,提供资源,至于具体的事务,其实不需要他做太多。
“太好了,您现在给我写条子吧,我出了您的办公室,马上去找她。”
性子还挺急,高振东笑着拿出纸笔,一边写条子一边笑道:“要不要我给你们个办法,在没有检测设备之前,先凑合着判断一下预氧化程度?”
啊?还能有这个意外收获?潘工高兴得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他在此之前,的确是没有指望过能在这方面直接获得高振东的帮助,毕竟这个事情有些太小太细。
但是高委员都开口了,不接下那就是傻子。
“真的?那可太好了!高委员,您这里有什么可以暂时替代的设备?我们借用一下。”
没想到高振东却摇了摇头:“不需要设备。”
“不需要设备?”这可稀奇了,那么细的丝,就算是成束成束的,没有设备也很难确定预氧化情况吧。
“高委员,预氧丝的颜色并没有随预氧化程度变化的特点。”难道是通过颜色?不需要设备的话,最有可能就是这个。但是预氧丝的颜色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变化规律啊。
高振东笑了:“颜色不管用,我们可以用焰色嘛,哈哈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