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1章 过渡一下(5k) (第1/3页)
“振东啊,人都来了,有什么你就尽管和他们说。”
走进三分厂的时候,老姜和小傅同志两人是懵逼的,不过心里又多多少少有一点猜测,只是方向不太对。
十七机部?轧钢厂?难道委里把自己两人叫到这里,是要解决压力容器的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顺理成章的想法。
轧钢厂干嘛的?轧钢板的。高压氧用什么存储?最常见、最合适的还是压力钢瓶嘛。
虽然53-51那套发动机,难点不止压力容器一个,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能解决一个是一个,哪儿有可能去挑三拣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个道理用在这里还是蛮合适的。
“老姜,这是高委员,在材料方面很有研究,这一次,就是应他的要求,请你们过来,解决一下鱼雷热动力发动机的问题。”
看看,看看,就说嘛,材料学专家,不是压力容器,我把姜字倒过来写。
只是这个委员到底是个什么委员?技术口的同志相互介绍,很少有用这个称呼的,毕竟“委员”两字,大概是听不出对方擅长什么,擅长到何种程度。
老姜怎么着都没有把这“委员”两字,往科学委员的方向上靠,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么年轻的人,开玩笑呢。
等到总工介绍过后,姜总看着高振东:“高委员,谢谢你。压力容器这东西对我们来说,的确是困扰了很久了……”
高振东和委总工一脸懵逼,压力容器?什么压力容器?
总工看了看周围的环境,想了想所处的位置,笑了起来:“错了错了,这次叫你们来,和压力容器没关系……”
说到这里,他又想起了高振东的其他工作,话又给他说回来了:“不过,你们要是非要想在压力容器方面有什么想法,倒也不是不能说。”
压力容器最重要的就是材料,这是个几乎纯靠数值说话的东西,而在压力容器材料上,最大的数值怪正在眼前。
高振东也明白过来了,笑道:“压力容器的事情我们先放一放,如果真的需要解决,倒也不是不行。只是等一会儿,我估计你们就不太需要压力容器了。当然,在钢铁材料方面,有什么其他要求,也是可以提的嘛。”
嚯……这话口气挺大啊,不过想着这是委里领导专门调集直升机,把自己两人从薄海边上紧急拖过来专程见的人,想来人家还是有底气的。
虽然潜艇也好、鱼雷也好,高振东没少掺合,但是除了直接接触的人,这些单位里的其他人几乎对高振东一无所知,就好像高振东如果不是委总工主动通报,也对这些同志和这些工作的进展一无所知一样。
“那各位领导今天是有什么好事照顾我们?”姜总也放松起来,看来今天是真的有好事。至于面前这个人虽然比自己还年轻,但是看总工和他打交道的样子,称呼一声领导应该没问题。
刚从战争年代走过来没多久的同志们,对于年轻人身居高位,倒是很能接受。
“你来说吧,毕竟你到底要说些什么,我也不知道。”总工笑道。
这话听得老姜小傅两人,心里又有点悬起来了,合着你也不知道?怎么这整件事,透着一股子不靠谱呢。
高振东点点头:“行,那我就开门见山了。这次请两位同志来,是想探讨一下换鱼雷发动机的可能性。”
“这……这个可能性不大。两位领导,别看仿制对象……”
“直接说名字,不用这么拗口,在这里,你所有的情况都可以敞开说,委里有授权的。”总工笑道。
这话听在两位同志的耳朵里,心里一惊,这已经不是一般的领导了,至少是抓大方向的才行。只是十七机部再是抓大方向,也抓不到委里的头上来,这位年轻领导是个什么情况,两人有些吃不准了。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当务之急是眼前的事情。有了总工的授权,谈话就轻松多了。
姜总从善如流:“好的。53-51鱼雷的热动力发动机虽然难度很大,但是却是我们现在能接触到的唯一高性能鱼雷动力,其他动力我们都考虑过,比起这个还是要差点。包括银锌电池等方案,甚至连最新的镍氢电池,我们都考虑过,能量密度和放电功率比起热动力来,还是差不少。”
同志们也不只是躺在53-51的身上吃定了53-51,该考虑、该研究的他们都尽了最大的努力研究过,只是结果不太让人满意而已。
高振东点了点头:“嗯,的确,镍氢用在这里还是不行的。”
听起来,这位领导对镍氢电池很熟悉啊,姜总两人连连点头。
看着他们的表情,总工心里笑开了花,他肯定熟悉啊,这东西就是他手上捣鼓出来的。
只是这个情况在这里是没法说的,也只好让两位同志继续蒙在鼓里了。
高振东说完镍氢之后,才顺着话头向下说:“不过我的意见,不是想要你们换成电雷,还是走热动力的路子,不出意外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