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1章 过渡一下(5k) (第3/3页)
氧化氢还是用得少了啊,特别是高浓度过氧化氢,高振东笑了起来:“过氧化氢的存储比起硝酸,一点都不轻松,两者存储的麻烦程度基本上是在同一级别的。都需要25℃以下避光,都需要避开禁忌物质,都有腐蚀性,都不稳定,都有强氧化性,属于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但是过氧化氢这只蚂蚱跳起来,可能比硝酸高多了。因为过氧化氢泄漏之后,很容易释放大量氧气和热量,后果你们自己想吧。”
反正过氧化氢我知道在潜艇上炸过,硝酸没有,腐蚀点东西可不算什么大事。
“嗯,我们明白了。我们回去重点以硝酸做试验。”
高振东点点头:“嗯,这些你们试一试,能尽快用上去就用上去,短期用不上去也就算了。”
“什么?”什么叫做用不上去也就算了?那要是用不上去不是白搞了?
“用不上去也就算了,过渡的东西,不用花太多的心思,主要是用来尽快获得合格动力,为鱼雷试验创造条件的,同时做保底备份。至于正式的鱼雷,这些东西都差点意思,能量密度、安全性、存储性能都不行。”
包括委总工在内,三位同志都麻了。
“振东,你前面说了这么多,只是用来过渡的?”
高振东理所当然的点点头:“对啊,前面我不都说了嘛,用来过渡很不错,但是正主儿它们还不够格。”
“你手里还捏着更好的货?”总工此时的表情,生动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喜出望外”。
其实当听见过氧化氢和硝酸的时候,他就已经觉得这个事情稳了,解决了。
毕竟高振东的信用度要是放到21世纪,能一次性把一个一线城市的共享单车都刷完。
至于有存储上的麻烦这些都不是事儿,总能解决的,总不能光看见贼吃肉,看不见贼挨打吧。
爱它,就要接受它的缺陷。
没想到那居然只是开胃菜,现在细想起来,高振东刚才好像的确是提到了好几次类似“过渡”的话。
都快把笔记本收起来的两位同志,连忙又正襟危坐,打开了本子。
“快说快说,还有什么好东西?”此时总工感觉自己就好像在探险一样,时不时就有新的重大发现。
“上午你提到这件事情之后,我除了选出过氧化氢和硝酸这两个备选之外,还另外考虑了一下,最终设想了一种新型燃料出来……”
其实高振东是先想到这种燃料,然后才想到硝酸和过氧化氢氧化剂作为过渡和备份,不过他肯定不能按照实际情况来说说,太玄乎了。
其实就这种比较正常的说法,都让同志们震惊不已,特别是老姜小傅两位同志。
就这一个中午,你就整出来一种新燃料,而且还笃定它能用,比现有方案好?
这听着怎么有多年前放卫星那味道了。
不过总工震惊过后,却是喜上眉梢。
高振东这人不太正常,他们都知道,所以常人的时间观念和做事的流程在他这里,完全不适用。
而他说自己考虑好了,那就是真考虑好了。
所以他是相信高振东的话的,别问,问就是理论推导。
也只能理论推导,这一点点时间是不够做实验的,连凑齐原材料都困难,虽然总工不知道原材料是什么。
“是什么燃料?”
“一种混合燃料,质量分数76%的[1,2-丙二醇二硝酸酯],可以上下波动0.2%,22.5%的癸二酸二丁酯,可以上下波动0.3%,1.5%的邻硝基二苯胺,可以上下波动0.1%,钠离子不要超过0.8ppm。”
高振东说得很溜,抄标准嘛,不溜还能行?这是来自花旗的MIL军标的内容,包括波动范围。这份来自1986年的MIL标准,让高振东省了很多事情。
但是听在其他人耳朵里,味道就不一样了。
这就是你一个中午的结果?太详细了,当一个配方里,能把配比波动范围都给拿出来,那说明这个配方绝对不是生瓜蛋子,而是非常成熟,或者说至少是有了充分把握的,这才能拿得出允许波动范围数据。
而高振东一个中午就整了这么份东西出来,让他们如何不吃惊?
“振东,你连试验都做过了?”总工也是懂行的,所以问道。
高振东摇摇头:“没有,我理论分析的,放心吧老总,我有把握。”
高振东说有把握,那的确很有把握了,至少可行的概率非常大。
而另外两位同志,还在高振东带来的“理论性震撼”中难以自拔,总工只好替他们问问题,没办法,这两位同志暂时失能了。
“能量密度有多高?”这是首先要关心的问题,没有这个,一切都是徒劳。
高振东想了想,说了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系统能量密度预估400Wh/kg以上。”
“多少??!!!”两位刚回过神的来的同志,脑瓜子再次嗡嗡作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