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1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考进北电后,我成了世一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31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第2/3页)

    “行,让他们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他们的。”林一诚又说了句,稍微在“不会亏待”四字上加了点儿语气。

    郑军还是点头,也不知是否听出了林一诚的话外之意。

    ……

    林一诚带着早餐,回到了房间。

    景恬或许是消耗很大,吃的格外香甜。

    “甜甜,问你个事儿。”

    等她吃完,林一诚忽然开口。

    “你说。”景恬擦了擦嘴,说道。

    “是这样,张三找了李四、王五、赵六还有王二麻子,想要揍我。”

    “啊?”

    “先听我说完。”林一诚继续道。

    “我肯定是要还手的,要揍他们的。可是吧,打的太狠了,闹大了,警察就会插手,最后谁都落不到好。而且旁边看着的人,说不定也会趁乱给我来几下子。”

    “打的轻了,我还不愿意,万一以后谁看我不顺眼了,就来这么一次,总有吃亏的时候。”

    “你说,我该怎么办?”

    景恬听了,认真的思索着。

    虽然大橙子没具体说,但肯定是遇到难处了。

    大橙子愿意找她出主意,她心里格外高兴。

    总算可以帮到大橙子了。

    “他们这帮人,关系铁吗?”景恬问道。

    “不铁,被张三临时凑一块儿的。”林一诚答道。

    “既然张三是领头的,那就打他,盯着他打,往狠里打。”

    “其他人里,找一两个吆喝声音最大的,也给他们来几下,让他们知道疼。”

    “剩下的,该威胁就威胁,告诉他们,小心以后别落单,不然,没他们好果子吃。”

    “打完之后,主动找警察,说明情况,你是受害者,这是正当防卫。”

    “还有就是,打的时候,要是觉得自己一个人不行,就收买旁边看热闹的人。”

    “出钱,给好处,让他们帮你一把,哪怕不能帮着你打人,拉下偏架也是可以的。”

    “大橙子,你觉得怎么样?”

    “甜甜,你真是我的贤内助!”

    ……

    国外,林一诚逍遥快活。

    国内,有些人,开始行动了。

    8月13日,原本只是个普通的日子。

    可是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却变得不普通起来了。

    港媒,《苹果日报》,在娱乐板块头条刊登了重磅新闻。

    “内地导演林一诚一家三口齐齐出国,疑似为移民欧洲做准备!”

    新闻里,详细说明了,林一诚等人的飞机航班信息,登机时间,抵达目的地等,一应俱全。

    更甚至,还有一张照片,是从背后偷拍的,上面有林一诚等人的背影。

    只要是看过林一诚作品的,对他熟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他本人无疑。

    新闻里又说,早在2004年的时候,林一诚就有了移民的准备。

    他曾多次派自己的经纪人宗帅,到东南亚一带的国家考察和接触。

    并一一列举了这些国家的名字,以及宗帅前往这些国家的具体时间。

    只不过,林一诚对这些国家不满意,出于别的考虑,最后才选择了欧洲。

    ……

    这还没完,港岛知名娱乐杂志,《东方新地》,更是在今天发行的杂志上,爆出了惊天大瓜。

    “内地导演林一诚是个gay,因爱成恨打压港岛艺人!”

    这是杂志的封面!

    港岛某男模实名出镜,接受了采访,承认了他在京城工作时,曾跟林一诚之间,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关系。

    后来,因为理念不合,生活差异较大,两人经常争吵。

    之后,林一诚更是多次动手,殴打该男模。

    男模无法忍受,提出了分手。

    林一诚因爱成恨,自此对港岛人,抱有偏见,影视作品中,从不选用港岛艺人!

    《新地杂志》还跟《苹果日报》形成了联动。

    在报纸最后指出,林一诚之所以匆匆选择移民,就是因为知道消息瞒不住了,想要远离国内,逃离舆论风波。

    完美的逻辑闭环!

    ……

    这两篇报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蔓延开来,被内地一些媒体转载,刊登。

    一时之间,形成了浪潮。

    众多吃瓜群众先是震惊,接着便是质疑,难以置信。

    林一诚是谁?

    他可是多次被官媒表扬过的青年偶像,青年代表!

    他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移民?

    还是gay?

    这一刻,林一诚的形象,似乎开始摇摇欲坠起来。

    就在他的粉丝们想要替偶像发声辩解的时候,博客上,再次爆出了林一诚的猛料!

    知名“打假斗士”方舟子,发表了一篇博客。

    实名质疑林一诚的《鬼吹灯》,涉及抄袭和代笔!

    博客里写到,《鬼吹灯》出版时,林一诚就是个普通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考古以及盗墓的相关知识。

    在此前提下,他是如何写出《鬼吹灯》这种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的来?

    尤其是里面的“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还有“黑驴蹄子”、“倒斗”等等内容和过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