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97章 全方位的碾压  汉风烈烈起南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897章 全方位的碾压 (第1/3页)

    “掩护!”

    河边磨房,胡以孝大吼一声,提着击发枪就要跃出胸墙。

    “二爷,我们没有死光,怎么能让你上呢!”

    关键时刻,一个光州火枪手拉住了胡以孝,随后不等胡以孝反对,直便抢先翻了出去。

    ‘轰!’

    硕大炮弹猛地砸到了磨房的石墙上,蹦出来的碎屑尖啸着四处溅射,胡以孝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几滴鲜血从脸颊滚落到了衣领口。

    不过他没有时间擦血,而是带着七八个神射手也跃出了胸墙,手里的后膛针刺击发枪不断开火,点射对面的俄军。

    不解决对面拉过来这门六磅炮,这个磨房就要守不住了,这么轰下去,迟早要被轰塌。

    高丽人是个非常神奇的群体,他们总带着一些莫名其妙的神经质,几乎每个人都是大肚汉,连女人都非常能吃。

    但非常可惜的是,半岛实在是太贫瘠了,那破地形,竟然有一条中间隆起的高原山脉。

    这导致从西鲜卑来的寒风完全没有阻挡,直接从山脉两边吹个通透。

    而从东鲜卑来的寒风又被山脉阻挡,将半岛东北面这一侧,肆意猛吹,吹的要生要死。

    这种糟糕的恶劣的天气,使得半岛的物产极为有限,李氏朝鲜时期,朝鲜的大王吃一顿疙瘩汤都要算是非常不错的饭食了,下面的人可想而知。

    在这种极度缺少东西吃的环境下一两千年,练就了高丽人极为独特的消化习惯。

    没东西吃的时候,他们两三天不吃饭也习以为常。

    有东西吃了,一个女人也能一餐干进去一斤米,不是一斤米饭,而是一斤米。

    好似这些家伙,就像是大自然锤炼出来的人类极限测试样本一般。

    因此在大虞,军队很喜欢招募高丽人当兵。

    他们虽然并不是非常坚毅的,战斗力也比不上神州大陆和东洋列岛来的人,但绝对是在最恶劣环境中最能苟活下来的,据说毛子的灰色牲口见了他们都要喊一声大哥。

    主动揽下任务的光州火枪手叫做李仁俊,他没有丝毫畏惧,身法灵动在平地上窜的比老鼠还快。

    几粒飞过来的流弹,丝毫没影响到他,他眼中只有那门该死的六磅炮。

    一百八十米,一百六十米,一百四十米。

    李仁俊猛地扑倒在了地上,随后快速开火,然后拉栓,放弹,上膛,再开火。

    俄军炮兵有些震惊,他们不明白这个契丹士兵冲过来是要干什么,更不明白他趴在地上是要干什么。

    但下一秒,负责瞄准的炮兵上尉就脑袋一歪,脖子上血流如注,人直接向左倾倒了。

    紧接着,拿着猪毛刷的另一个炮兵浑身僵直到的一抖,也倒下了。

    ‘啪!’第三个正在炮盾后面放心搬动炮弹的炮兵向前一窜,脑袋直接杵进了稀泥地中。

    剩下放火绳的炮兵立刻转身就跑,但紧张中他致命失误了,逃跑的他站直了身体,从炮盾后面露了出来。

    ‘啪!’迅猛的子弹猛地射入他后背,推着这个炮兵向前窜了几大步才倒地。

    又狠又准,不愧是一个出身新罗最底层,最开始连汉语都不会说,但却可以不到一年就进入京营效武军的天生射手。

    俄军指挥官有点回过味来了,契丹人有一种可以快速射击的新枪械,他着急的大声吼道:“冲过去,冲过去,用刺刀解决契丹人!”

    从三个小时前开始,他已经被大虞士兵用这种方法打死十四个炮兵了,这让俄军指挥官失去了耐性,企图依靠人数优势来拿下磨房。

    但他想错了,胡以孝带着人把李仁俊接应回来后,守卫磨房的这三百多人依靠射速极快的针刺击发枪,硬是让俄军一步都前进不了。

    普通燧发枪,一分钟射击三次就算快的了,实战中很多士兵都达不到这个速度。

    但是针刺击发枪一分钟至少都在十次以上,大多数甚至能达到十三到十五次。

    所以单从火力来看,磨房里面只有三百多人,但实际上要当成至少一千多人来看。

    俄军用三千人进攻这里,火力上并没有碾压式的差距,大虞士兵还有磨房周围的工事可以用,反而是有优势的一方。

    俄军指挥官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即便意识到契丹人有射速快的步枪,但脑子还没转过来,还企图依靠人数优势来强攻,结果白白丢下一百多具尸体,什么也没捞到。

    眼看损失如此大,指挥官血怒了,拼命去找关系又要了几个炮手过来。

    结果磨房以东,村子中的效武军炮兵早就从磨房守军这里得来了射击参数。

    等到俄军炮手到齐,还在目测校准,村子中两门三磅炮一前一后,呼啸着就命中这门俄军六磅炮。

    瞬间,这门俄军六磅炮的炮盾直接被砸穿,炮车飞上了半空,四个炮兵当场有两人被砸成了血雾,其他两人也死的不能再死了。

    。。。。

    正面战场上,本尼格森伯爵不愧是名将,指挥的一点问题也没有。

    虽然俄军是从顿河上游远道而来,为了发挥全骑兵部队的快速突袭特点,没有携带多少大炮,但战术安排十分得当。

    这个名叫卡拉卡舍夫,距离罗斯托夫只有四十多公里的村子并不小,实际上可以被称为小镇,硬是要摆的话,黄仁勇这八千人是能都缩进镇子里面的。

    而这八千人要是都进了镇子,本尼格森虽然有三万人,要打下来可就不容易了。

    于是战争一开始,本尼格森伯爵没有着急想要一个突袭就把黄仁勇部搞定,而是先安排两千骑兵进入树林屠杀阿塞拜疆人。

    这些阿塞拜疆人虽然跟着大虞西路军打了一些胜仗,但对于俄军的畏惧并没有消除。

    他们在树林里面被暴打后,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惊恐的逃跑。

    他们边跑还将俄军突袭的消息传回了在镇子外面的辅兵大营,立刻就让这些人也炸了锅,全部乱作一团。

    随后本尼格森伯爵再派五千骑兵,突袭这些辅兵大营,没费吹灰之力就将他们与镇子中大虞精兵给隔开了,并追击了六七公里,斩获三四百个人头。

    等到确认卡拉卡舍夫镇中只有几千人防守后,他才开始准备进攻。

    俄军采用步骑炮轮番进攻的模式,先是步兵从北、西两面以斜横队方式出击,散兵在前,线列步兵在后,掷弹兵隐藏其中。

    等到步兵打的差不多了,骑兵再突然发起进攻,而炮兵则根据时机,在战前和战后发起炮轰。

    这一套战法,给卡拉卡舍夫镇中的大虞军队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因为俄军兵力是黄仁勇部的十倍。

    骑兵更是不用比,俄军起码有六万匹战马和挽马。

    而黄仁勇所部只有一千骑兵,马匹大多是挽马而不是战马,且很大一部分是放在镇子外,被那些惊慌的阿塞拜疆人给骑走了。

    战斗打到下午两点,俄军三次突入卡拉克舍夫镇中,虽然都被赶了出去,但大虞这边伤亡也不少。

    “漏气率在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