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先皇汉后儒家 (第2/3页)
部赶上来了。
左龙骧近卫的骠骑兵主要由漠南和漠北各部人组成,辅以在安西戍边的原本旗人和一部分东洋小矮子。
在大虞,汉人骑兵一般是胸甲骑兵和龙骑兵。
汉人还是更喜欢重甲冲锋和一会下马狙杀,一会上马冲锋,关键时刻能与步兵完美配合打阵地战,身兼多重用途的龙骑兵。
且漠南、漠北和东洋五省人他们普遍个头比较矮小,但又很有肌肉,还有股子嗜血的劲头,所以很适合长短途奔袭都要干的骠骑兵,
在内伊的指挥下,左龙骧的骠骑兵先是化整为零,不断在撤退的俄军中穿插切割。
看到人少就冲上去马刀猛劈,俄军排出阵型就绕后或者窜到前面去骚扰。
更可怕的是,如果发现大股步兵失去骑兵的保护,他们就会在特制信号弹的召唤下由零归整,集中冲击步兵。
库图佐夫心中焦急,俄军是遭受重创后仓皇撤退的,本来官兵素质也就那样,眼看马上就可以到察里津,各部各军只顾自己逃命,信息异常混乱,很多队伍都没法指挥了。
如果继续被这样骚扰和耽误下去,契丹人的主力赶到,那就危险了,万般无奈之下,库图佐夫只能让他的亲信率领他的亲卫队去部署拦截。
这支被命名为库图佐夫火枪手团的主帅亲卫队,是撤退的俄军中极少数还携带了大炮与足够火药的。
内伊看到俄军的选择,迟疑片刻后选择了吃下这一支三千多人的俄军精锐步兵。
甚至这一支俄军他其实都不准备自己吃下,而是等着步兵来了再进攻。
人家依山而立,还有十几门大炮,他这五六千骑兵去硬冲,打是能打的过,但伤亡一定小不了,没必要付出这样的伤亡。
两个小时后,已经给撤退到察里津外围堡垒的库图佐夫长叹一声,眼中似有泪花在闪动。
阻击阵地的第三罗马双鹰旗再也看不见了。
而双鹰旗下的四千亲卫火枪队,都是他家族、家乡的亲朋好友以及这么多年来跟随他的老部下。
1811年3月底。
作为察里津会战的前奏,基罗瓦之战结束,相比起上一次,也是第一次虞俄之战,大虞开始展现出由国力托举出来的全方位碾压优势。
此战库图佐夫的指挥没有出现问题,俄军官兵表现也没有多么差劲,甚至很多部队还能称得上英勇。
但在大虞批量出现的多种优势武器面前,俄军进退失据,最终导致惨败。
4月初,战报传到了在西海城(阿斯特拉罕)的皇太子大佬森那里。
这一战俄军动用了二十万大军,大虞实际到达战场的则是接近十一万。
在这场三十一万大军的对决中,俄军伤亡两万八千余人,被俘超过四万,至少损失了两百门大炮。
其中多支有近卫称号的军队被成建制消灭,比如近卫第三枪骑兵旅,巴甫洛夫斯基近卫步兵旅等。
大虞这边,伤亡三千五百余人,基本与俄军打了个八比一的交换比,失踪(有可能被俘)七百余人,算是非常了不起的胜利。
“漂亮,太漂亮了,我要为中路军所有人向陛下请功。”一向沉稳的皇太子大佬森高兴的满面通红。
“如果能一直以这个交换比打下去,罗刹国很快就要无人可用了。”
周围的东宫文臣们也是一阵欢呼,安西使司协办大臣陶澍趁机说道:
“既然重创了罗刹人,那就全面开打吧,让夏藩、凉藩、辽藩在黑海西岸动手,逼迫罗刹人的黑海舰队出来决战。”
“正当其时!”大佬森点头同意了,“去信告诉莫公棱,三个月,三个月内我要他拿下察里津,到时候孤就去察里津坐镇,坐看他完成前所未有的伟业!”
欢笑过后,大佬森拉着陶澍、王国元、王引之、汤金钊等近臣商议道:“罗刹国也算是地域广大的大国,幅员千里,生民三四千万,咱们肯定一口是吞不下去的。
那么此前定好的怀柔政策,是否要开始执行了?”
大佬森这么聪明,身边文臣武将也个顶个的人精,自然不会制定出一个要把罗斯帝国吞并的荒唐方案出来。
所以大佬森的打算,是在痛殴俄军之后就放出风去,说大虞只惩戒背信弃义的沙皇和沙皇近臣,不准备把罗斯帝国的贵族们斩尽杀绝。
甚至不需要他们投靠大虞,只要他们不阻拦大虞惩戒沙皇的背信弃义,就可以不攻打他们。
以此来分化罗斯帝国上下,减轻罗斯贵族和平民的抵抗力度。
但几个文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快就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
要是在十年前,甚至五年前,他们一定会赞成。
因为那时候儒家已经数百年不会征讨、教化蛮夷这一套,但现在他们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