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1章 人心不齐就换过一批  1982从香江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551章 人心不齐就换过一批 (第2/3页)

 “我的任期最多还有一年时间。”

    卫亦信望着翟远笑道:“连任肯定是没机会了,所以接下来一年时间里,我要把全部心思放在新机场的计划上面。你现在已经身为乡议局主席,又与苏联、内地的关系密切,再多我就帮不上忙。希望在我离任以后,香江依旧有你这样的年轻人继续操持建设,给市民带来信心,所有的基础建设只是招牌,人心齐才是根本。”

    翟远当然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自《联合声明》签署以来,英国便开始将放宽对香江人才的引进入籍计划。

    1987年更推出所谓的BNO护照,发放给社会各界精英人士。

    迄今为止,香江平均每年有3万人移居外地,除了英国本土,美利坚、加麻大、新西兰和澳洲等国家,也单独放宽了对香江富豪和精英的移民政策。

    仅仅今年一年,就有近10万香江人移民到加麻大。

    和记黄埔、新鸿基地产、新世界、太古等公司,在黄金地段的CBD写字楼里,工位空缺了六成左右。

    这就是卫亦信所谓的‘信心’二字。

    改朝换代,各方势力除了眼红香江的财富,亦眼红这里的人才储备。

    麦理浩执政十年,推广九年义务教育,这一代移居的香江人跟周边国家相比,说是人才肯定没什么问题。

    “该走的走,该留的留~”

    翟远轻叩桌面,不置可否的耸下肩,抬头对卫亦信笑道:“人心不齐那就换过一批。”

    卫亦信闻言怔了怔。

    “卫sir,其实你还有一件事可以帮到我。”

    翟远微微一笑,不疾不徐说道:“香江本就是一座流动的城市,有出就有进,只要资本的水流足够湍急,无论走多少所谓的人才,新的移民、新的精英都会被吸进来填补空位。”

    “呢个世界好大,仲有大把没办法施展抱负的人才被困在泥潭,而我今次去苏联就发现了很多。”

    “那些自诩为精英的人愿意走就走喽~我们重新筛选出新的精英填补空缺,很难做到吗?”

    翟远望着卫亦信,嘴角带笑:“我在苏联时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中港通讯、九一文娱、快播科技和神山半导体都需要源源不断的新人才加入,无非今次放大到整个香江而已。”

    “好简单,立法会明天就能召开会议,开放对外来人才的引进计划,这件事有你卫sir这位港督点头,当天就能落地形成文件。”

    “就算97之前香江每年移民过十万,难道这十万人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当然不会啦,只要港府每年从外埠引进五千个教授学者、工程师、教育家咩咩咩这些真正的人才,足够填数!”

    翟远一口气说完这番话,慢条斯理点起支烟,靠在椅背上吞云吐雾。

    港督办公室里静了静。

    卫亦信轻皱眉头,似在思索沉吟。

    与新机场这种基础建设不同,人才流动的不确定性太多,不仅要承担英国和内地的双重压力,还会对香江本土市场产生冲击。

    稍有差池,恐怕余生都会背上骂名。

    “这件事我需要慎重考虑一下,另外还得探一探中英两边的口风。”

    卫亦信沉默片刻轻声说了句,又望向翟远问道:“如果这个计划可以顺利推进,该起个怎样的名字?”

    “就叫优才计划啦,优秀人才入境计划~”

    翟远仰头呼出团烟雾,想也不想便做出回答。

    末了,他又猛地坐直身体,脸色严肃道:“不过有件事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接纳五湖四海的精英人士,唯独一点,所有黑皮肤的统统不要!”

    …………

    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有去第三世界国家找金矿的,有去挖钻石的,也有去抓苦力的。

    唯独不曾听说有人去挖掘人才。

    还引进黑哥们儿?挑!他们的语言是不通的嘛!

    远哥讲话了,你别看我们九一好声音合唱了一首《光辉岁月》就以为有多尊重对方。

    四个字,只卖不碰。

    港督府的公事该谈的都谈完,接着又召集九一文娱集团各大话事人,开了个短暂的会议。

    离港半年多,公司业务依旧在良性发展,侧面印证了人才的重要性。

    九一日报的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