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 家国多荣辱 (第2/3页)
……
但夏姑娘对西府排场,却毫不放心上,下了轿撵依旧闷闷不乐,看了眼跟在轿旁的宝蟾。
皱眉说道:“你这死丫头愈发邋遢,怎么出门两边光光,连个耳坠都不戴,哪像个大户人家丫鬟。
要还这么松松垮垮,丢了我的脸面,可仔细你的皮,以后再也不带你出门,随便配了小厮了账。”
宝蟾听了配小厮的话,吓得双腿发软,她还等着跟姑娘嫁入贾家,也好和宝玉长久风流恩爱。
姑娘要真发起疯,自己一番算计,岂不全部落了空,到时候真是生不如死。
眼下姑娘成亲就剩几个月,怎么都要哄好这姑奶奶,来日进门有宝二爷撑腰,也就不用怕了……
方才她在耳房中和宝玉鬼混,两人厮磨取乐,动作过于激烈,让她丢了一只耳坠。
当时她并没有留意,离开耳房后找僻静之处,收拾衣服和凌乱头发,这才察觉到不对。
她知道太太和姑娘都是精明人,自己带一支耳坠太过扎眼,容易引出话头,干脆便摘了下来……
宝蟾苦着脸哀求:“姑娘,都是我不好,早上出门慌张,忘了带耳坠,下次我再也不敢了。
姑娘不要把我配小厮,我可是不嫁人的,只一辈子伺候姑娘。”
……
夏太太听宝蟾说的可怜,倒也有几分忠心,自己女儿马上要嫁人,身边总要带信得过的人。
宝蟾在夏家长大,从小服侍自己女儿,可说是女儿的心腹。
这丫鬟将来必定要陪嫁,女儿多个左膀右臂,该笼络还是要笼络的。
说道:“你这丫头也是越大越胡涂,贾家是豪门大户,最讲究规矩礼数,以后多留心些,不出差错就好。”
宝蟾听了这话,心里才送了口气,跟着夏姑娘上了马车,缩在车厢角落,连大气都不敢出。
心里却想起在贾家耳房,宝玉对她大施手段,两人亲热纠缠,不禁俏脸火热,忙低下头掩饰……
……
荣国府后街,一所单进的小院。
院门口两棵高耸的槐树,巍然挺立,寒风凌冽,树干干枯遒劲,直指天空。
院中那棵柿子树,树干遒劲,枝头还挂不少火红果实,给这个简朴小院,增添了一抹亮色。
这里是贾琮奶娘赵嬷嬷的家,小院清幽,洁净无尘,虽然简朴,身处其中却颇为舒适。
今日正月初二,上午年节访客虽不少,但有黛玉操持应酬,倒也都应付顺畅。
迎春在西府吃过午宴,带着探春返回东府,东府下午访客增多,但有几个姊妹帮衬,更加显得游刃有余。
等到申时将近,刚好得了些空闲,贾琮便叫芷芍一起,带了事先准备的年礼,来赵嬷嬷家中走动拜年。
堂屋里火盆烧着竹炭,闪着红亮光华,将屋子烘烤得暖洋洋的。
桌上摆着茶盘陶杯,沏了滚热的香茶,贾琮端着茶杯正浅斟慢饮。
桌旁放着许多锦缎布匹、精美点心、滋补药材等礼物,另有不少新鲜瓜果鱼肉,都已搬去厨房。
厨房里传出芷芍和赵嬷嬷的说笑声,还飘出诱人的佳肴味道,那是竹荪炖山鸡的香味。
当年他蜗居东路院廪库房,是荣国府最遭人鄙视的庶子,只有芷芍和赵嬷嬷守护身边,帮他共度艰难。
甚至在他奄奄一息时,也是被她们从鬼门关拉回,其中渊源深厚,情义非比寻常……
自从郭志贵长年在辽东从军,贾琮日常闲暇,或到节庆之时,常会带芷芍看望赵嬷嬷。
对于他而言,赵嬷嬷的小院,比起富丽华美的荣庆堂,更能让他感受到亲情的和暖……
等到天色微微黯淡,芷芍和赵嬷嬷端了滚热菜肴,陆续摆了满满一座。
其中那道竹荪炖山鸡,是赵嬷嬷的拿手好菜,是小时贾琮和芷芍最爱的美味。
等到天边泛出绚烂霞光,堂屋中三人落座用饭,院子里泛着温煦亲和的烟火气息……
……
嘉昭十六年,大年初二,大周北地边境,宣府镇以东五里。
衰草苍茫的荒原上,天地寂寥,一望无垠,透着压抑的萧瑟之气。
三匹快马顷刻冲入视野,飞速狂奔,沉郁轰鸣的马蹄声,急促而密集,犹如敲击大地的擂鼓。
头前的那名骑士,身材健硕,腰背挺直,身上背一把制式加钢雁翎刀,目视远方,神情严峻。
手中的马鞭不停挥舞,胯下骏马似乎意识主人急迫心情,四蹄奋发,喘息急促,拼尽全力向前冲刺。
三人急速策马许久,夕阳映照的地平线上,出现一座边镇轮廓,高耸的城墙,高大的城门,映入眼帘……
……
郭志贵轻轻挽住马缰,将骏马缓缓勒慢马速,随行的两名火枪兵,都跟着驻停马匹。
三人都有些气喘吁吁,长时间策马奔驰,不仅对马力消耗巨大,对骑士体力也是考验。
郭志贵驻马向远处的宣府镇眺望,着实有些感慨,想起一路上遭遇,心情愈发沉重。
自从除夕那晚,他在东堽镇东向山坳,将二百蒙古追兵歼灭,便连夜赶去宣府镇通报军情。
只是一路走来,东堽镇北向道路,整夜都有蒙古骑队活动,郭志贵只好绕道而行,耽搁了不少时间。
因为各边镇通报关外军情,安达汗大军驻扎宣大一线五十里外。
郭志贵准备连夜出关,借关外道路宽敞,便于饶过沿途残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