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 烽火焚北地 (第2/3页)
有行人走动。
郭志贵带着侯良、徐福辉,身后跟着十几个军士,从街道上走过,随处可见都是萧瑟景象。
他们走到一座白墙青瓦的宅院前,军士上前敲响门户。
大门只打开一条缝,就被人强行推开,征粮兵卒便蜂拥而入。
郭志贵带队征粮之前,陈校尉就给了他一份名册,上面记录城中各家大户富商、米店、食肆等所在。
这次他们闯入的宅院,便是城中有名富商,这几年做边贸生意,赚得万贯家财。
虽这一年多时间,朝廷关闭茶马互市,禁绝与残蒙边贸。
但这些边贸富商,即便生意冷落,但家底依旧浑厚,这等大户都有囤粮习惯,自然是征粮首选目标。
……
郭志贵约束手下军士,让他们不得惊扰内眷,不得损毁宅院财物,只是各处寻找存粮。
很快在内院一间厢房,找到五十袋粮食。
因徐福辉是农户出身,郭志贵让他按宅中人口,留下十日存粮,其余粮食全部征用。
这家主人带着两个家奴,意欲阻拦,被侯良抽刀恐吓,这才战战兢兢作罢。
郭志贵拿出备好的空白文书,填上征粮数额,递给脸色惨白的富商。
说道:“这是朝廷征粮文书,已给你们留下十日口粮,十日之内朝廷援兵解围。
凭此文书向官府报备,朝廷会按市价补偿钱粮。”
他说完便头也不会出门,自有手下军士蜂拥而上,将数十袋粮食装车运走。
徐福辉心中叹息,所谓十日之内必有援兵,不过是一句空话,蒙古大军围困,宣府镇哪里能支撑十日……
……
郭志贵带着征粮队,按照军中提过名录,征收城市数家大户粮食,虽说是强征,但都留下十日口粮。
征粮过程自然不太愉快,或有咒骂,或有哭闹,甚至苦主动手抵抗,好在郭志贵谨慎弹压,并没有惹出风波。
虽然一路过来,征集了两大车粮食,但是郭志贵、侯良、徐福辉都心情郁郁。
除了被征粮者的仇恨目光,他们心中的不适与负罪,更重要的是这些抢夺的粮食,并不能扭转眼前严峻的形式。
宣府镇被蒙古人四面围困,根本送不出半点消息,攻城蒙古大军是守城周军数倍。
只要没有援军解围,抢夺再多百姓粮草,依旧逃脱不了城破厄运,不过是拖一日算一日。
……
一行人很快到新的征粮所在,是家两间开脸的米粮铺子,铺子依旧在开张,门前不少百姓在排队购粮。
铺子门前站了五六个大汉,手持哨棍看守铺面。
郭志贵稍微打量,见这些大汉体型健壮,手足沉稳,看着像是练家子。
眼下这等情形,米粮铺子是城中要紧所在,要是没有人手看守,很容易引来哄抢之事。
这几日城中小户米店,已接二连三出事,还在正常经营的粮店,多少都有些势力根底。
这家粮店能雇佣壮汉护店,店掌柜不是人脉丰厚,便是资财充足。
只是自古民不与官斗,即便再有跟脚的商户,也不会轻易得罪官府,更不用说一群持枪跨刀的大头兵。
侯良上前说道:“眼下蒙古人攻城,军中需要征集军粮,这家粮店米粮已被征用。”
排队买粮的百姓,一阵骚动,虽有牢骚怨言,但无人敢和官兵作对。
其中心思机灵之人,想到官兵开始征粮,与其在这里耗费时间,不如另找有存粮的店铺买粮。
不然耽搁了时辰,怕被官兵征收得颗粒无收,人群乱哄哄一阵,很快就做鸟兽散。
郭志贵看了这等情形,心中暗自叹气,今日是首日征粮,还未在百姓中引起恐慌。
等到明日征粮,消息已在城中扩散,这些买粮百姓,再不会这么容易打发,到时发生什么事,实在难以预料。
随着围城时日延长,宣府镇会愈发内忧外患,形势会更加凶险难测。
此时,郭志贵无意间抬头,看了那间粮店招牌,上面写着“鸿丰米店”。
郭志贵神情微微一愣,觉得这粮店名字,似乎有几分熟悉,好像在那里见过,只一时想不起来。
……
这时店里走出一人,看起衣着应该掌柜,三十多岁年级,身材微胖,笑容可掬,左颊长了颗黑痣。
神情惊悚问道:“官爷,小人是本店掌柜曾达全,小店可是正经买卖,不知官爷上门,有何贵干?”
郭志贵说道:“我等奉上峰军令,眼下守城要紧时刻,城中所有存粮一律征用。”
说完便挥手示意,侯良带了两名兵丁,冲入米店粮库清点存粮。
没过一会儿,侯良出来说道:“把总,库房中存有各式米粮面粉,共计四百三十袋,共计千余石。”
郭志贵听了微微吃惊,自从蒙古人攻城开始,城内各大米粮店粮价飞涨,依旧每日被百姓排队抢购。
这家鸿丰米店还有千余石库存,当真是奇货可居,只要征收掉这批粮食,今日征粮份额就完成了。
掌柜曾达全苦着脸说道:“官爷,我这可是小本买卖,你们要是把粮食都收走,我这一家老小可吃什么。”
曾达全话音刚落,守护店面的几名大伙,各自都聚拢过来,虽然没有过激举动,但他们手中都还提着棍棒。
候良等人顿时心生警惕,众兵士人人戒备,个个都手握刀柄。
……
如今宣府镇被围困,城内人心惶惶,官兵强征粮食,被百姓抵触甚至冲击,都不是什么奇怪事情。
征粮队这一路顺畅,不过是运气较好,并没有遇上什么硬茬子。
但这家鸿丰米店虽不起眼,但存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