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天阙得圣心 (第1/3页)
荣国府,梨香院。
堂屋通往里间门前,吊着半旧灰绸暖帘,宝钗正坐里间炕上,小案上放小绣绷,只绣了一半便丢那里。
满头乌发如丝,简单挽着纂儿,那支牡丹花枝珠钗,早已不再戴,髻上插了支桃木簪,显得十分清简。
穿着淡蓝暗花棉袄,靛蓝色银线绣坎肩儿,白缎绫子单色棉裙,衣著已无半分华贵,清雅中透着孤寂。
鬓边常戴淡蓝宫花,已早已被她取下锁起,虽依旧是冰肌雪肤,如画眉眼,明艳动人,俏脸却已有清减。
她手里拿着本杂书,哪里还有心情去看它,不过是做个样子罢,只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一副愁眉不展。
自从薛蟠被拿入狱,梨香院一片愁云惨雾,薛姨妈极宠子之人,儿子犯了大案生死难料,她更终日哭啼。
宝钗只能耐着心头悲伤寂寞,每日百般劝慰母亲,自己也更加心力憔悴,时时想起贾琮,愈发悲凉无依。
自从那日她往金陵寄出书信,母女两人又去王府,找王子腾为薛蟠奔走,王子腾听说原委,心中也踌躇。
只说如今朝廷正在伐蒙战事,薛蟠涉及军机大案,实在是太过悖逆时势,需好生妥善筹谋,才好有定计。
薛姨妈和王子腾乃同胞兄妹,哪听不出话里意思,兄长这是在推脱,还真被女儿说中,心中更悲哀无助。
如今只想书信尽快送到金陵,希望都寄托于薛远,几乎每日数日子,算计书信已到何处,当真度日如年。
……
薛姨妈让人去衙门打探情形,原本想去探视儿子,但大理寺言薛蟠涉军机大案,朝廷要犯一律不许探监。
薛姨妈又惊又怕,免不了又大哭一场,只能又找贾政设法,贾政因贾雨村之事,已自身难保,焦头烂额。
但也不好回绝薛姨妈,硬着头皮拜访杨宏斌,杨宏斌因贾琮之情,对贾政倒是颇为礼遇,对他分说诸事。
言薛蟠之过证供清楚,眼下并不需受刑审讯,目前只是收监关押,他会设法关照,让薛蟠在少受些苦楚。
贾政听了大松口气,回来告诉薛姨妈详情,又说杨宏斌是贾琮至交,既然许诺,薛蟠在狱中定不受作践。
薛姨妈见自己兄长身居高位,却袖手旁观,倒是姐夫虽官职不高,却愿为儿子奔走,情义厚薄一目了然。
贾琮虽然出征在外,但京中人脉丰厚,连大理寺要官都是至交,而且能卖脸面,愿意承情关照自己儿子。
薛姨妈困坐愁城之际,看了眼前这般情形,心中愈发懊悔沮丧,如早些成全女儿心思,此时也更有依仗……
……
宝钗在房中呆坐无依,一时想贾琮何时凯旋,又想三叔何时到京,再想起兄长落罪,家声从此只怕败落。
一旦到那种境地,原本心中念想,必定要愈发渺茫,当真是一颗芳心,千种愁绪,萦绕不解,催人欲碎。
她正在愁烦之时,听到堂屋外响起脚步,金钏正说道:“二姑娘、三姑娘、林姑娘、史姑娘,你们都来了。”
自从薛家出事之后,迎春黛玉等出于姊妹之情,每日都到梨香院走动,陪着宝钗说些闲话,帮她排遣忧虑。
宝钗打起精神掀帘,让金钏莺儿伺候茶水,姊妹们坐下才聊几句,便听外头传来数声闷雷,似从远方传来。
且这雷声十分古怪,不像往常响过几声便作罢,而是一声接着一声,竟然不会断绝一般,仿佛天塌了似的。
众姊妹头回遇见这等怪事,都有些花容失色,只觉耳中嗡嗡作响,连脚下地界都有些震颤,各自相顾惊诧。
她们连忙走出堂屋倾听,隆隆的闷雷声愈发清晰,游廊上挂着的鸟笼子,鸟雀在胡乱蹦跳,吓得叽喳乱叫。
迎春说道:“这大晴天怎打起旱雷,而且还打的这么厉害,还打的如此频繁,听得人心都慌,以前从没有过。”
宝钗说道:“即便是晴天旱雷,也不过响一二声,必定也就没了,那像今日连响几十声都不停,也太古怪了。”
……
史湘云明眸转动,突然像是想起什么,说道:“这哪里像是打雷声,你们方才没听清吗,连着响了这么多声。
每一声动静都是一样的,天上打雷怎么会这样,我觉得倒像发火炮的声音,要论这个行当,三哥哥最在行了。
我虽没听过火炮发射,但是我三叔却说过多次,他说大周火炮也是三哥哥改造的,比什么火枪都要厉害百倍。
火炮发射的时候动静极大,就像是天上打雷一样,方才响了这么多下,必是许多火炮在一起发射,准没错的。
说不得还会是三哥哥弄出的动静,他不是最擅长摆弄火器,这次出征带领六千神机营,听说就带了许多火炮。”
黛玉笑道:“我虽不懂什么火炮,但三哥哥五日前就去了同州,离神京好几百地呢,那边发炮这么远怎听得见。
可见你在胡乱杜撰,云妹妹最近有些古怪,三句两句不离开三哥哥,天上打雷都牵扯他,何时变的这样要好了?”
迎春姊妹等听了都笑,唯独史湘云做贼心虚,本来以她利索的兴致,必要和黛玉互怼斗嘴一番,这才叫有趣呢。
这会子自己先弱了底气,小脸红红,口是心非:“谁和他要好,三哥哥就读书厉害,其他地方太呆,无趣的很!”
唯独宝钗似没听其他人闲话,突然说道:“会不会琮兄弟没在同州,这会子就在神京附近,这才弄出动静来呢?”
众姊妹都笑说决计不信的,史湘云更是借机摆脱羞涩窘迫,笑说宝钗比她还能杜撰。
又说三哥哥已出门四五天,怎么可能还在神京附近打转,只怕早就到了同州,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