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章 祖宗,你去哪儿都行,这节骨眼上别惹乱子!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39章 祖宗,你去哪儿都行,这节骨眼上别惹乱子! (第1/3页)

    沈乐慢慢睁开双眼,从桌前起身。桌上,被粘合在一起,已经有了点儿房屋模样的陶块们,反射着温润、柔和的光芒;

    桌边,各种各样的扫描仪,粘接用药剂,模具,摆得满满当当,凌乱当中自有秩序。

    窗外,鸟雀长一声短一声地叫着,店家招徕顾客的音乐随风飘来,穿透三层玻璃,在房里激起热热闹闹的人世烟火气。

    此情此景,恍如隔世。

    不,真的就是隔世了。沈乐发了一会儿呆,这才扑到电脑面前,疯狂敲字:

    毋丘俭纪功碑!

    这个是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毋丘俭征讨高句丽后,刻石记功的碑文!

    现在只剩下39厘米长,歪歪扭扭的残碑了,现存7行共50字,其他的字都是后人,比如王国维先生考证补齐,还是有很多补不齐的内容。

    幸好,他跑过去的时候,还来得及看到全本,完完整整地矗立在那里!

    曹丕的《典论》!

    这东西后代也散失了,只有《典论·论文》这一章,留在《昭明文选》当中。但是,沈乐跑过去的时候,它全本都在,原原本本地刻在洛阳太学外的石碑上!

    对了,《孙子兵法》他找到了,华佗的《青囊书》虽然费了一些工夫,但是他也找到了。

    至于《熹平石经》剩下的内容,那些还没有消失的碑文,也和《典论》一起,留在洛阳太学外面,只费了沈乐一些抄写、拓印、背诵的工夫……

    是的,沈乐在家族当中,传下制瓷,造船,简易的罗盘、六分仪、牵星板的制造使用方式,以及简易的晒盐技术。

    眼看着家族蒸蒸日上,接下来又要靠时间去磨,靠家族一代一代努力去生、去积攒人口了。没有足够人口,多少财富都守不住……

    所以,沈乐再一次开始放飞自我了。他借口“老祖托梦,让我北上游学,学习仙法”,把贼捕掾的官位运作给了自家族弟,脱身而去。

    去洛阳,去长安,去更北方,去寻找、记录这个时代的文华之盛。唯一可惜的是,没能钻进马钧住的地方,没能和他当面交流:

    对这位工巧大匠,曹魏虽然不是特别重视,大概,也不是阿猫阿狗都能去见的。而沈乐的身份,也没办法见光,没法在曹魏这边也弄个官位啥的……

    所以,马钧改良的诸葛连弩什么的,就只好再见了。沈乐在曹魏这里兜兜转转,折腾了几遍,只抄到了太学门口的那些碑文。

    天杀的曹魏,活该他后来完蛋!曹老板挂掉以后,连唯才是举令都没有了,上升通道全都给堵住了……

    沈乐折腾了七八轮,最后的成就,也只是混到刑场上,竖起耳朵听了一曲《广陵散》。

    非常可惜,他虽然记了个七七八八,却不保证自己事后抄下来的,是绝对完整的曲谱——毕竟不能在刑场上面,抱着个本子现场狂抄不是……

    沈乐拼命敲了一个月,把在古代游历时,所有记录下来的内容都复制了一遍,打包扔给特事局。

    至于这些东西的来历如何,要怎么丢给各个大学的学者们,怎么让那些老教授相信,要不要造假、制作假的石碑或者竹简,然后假装从哪里挖出来……

    这些,都是特事局需要烦恼的问题了,沈乐绝不为此动脑子。他双手托在脑后,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上,听罗裙在面前弹琴:

    弹的自然是沈乐记下来的广陵散。罗裙衣袂飞扬,双袖轻飘,面前的瑶琴丝弦一根一根,无风自动,依次凹陷下去。

    铮铮作响,满房间都是杀伐之音,听得人心潮澎湃,恨不得起身挥剑,当场来一曲剑舞。

    桌子上啪嗒啪嗒,小小的脚丫子踩在木板上的声响,却是小伶已经随着琴声舞动了起来,似乎打算自编自导,磨出一曲配乐的舞蹈来……

    “所以你这一次,没有弄到什么修行法诀?”

    顾玉林坐在旁边的单人沙发上,抱着笔记本,一个一个目录点开,一个一个文档看过去。

    看一篇,失望一次,再看一篇,再失望一次:

    这些东西对特事局没用啊!

    不能发给行动人员学习,也不能发给各个修行门派,让他们想法子兑换!

    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