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 沈乐:我碰就不行,他们挖就没问题?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41章 沈乐:我碰就不行,他们挖就没问题? (第3/3页)

也只能像一个平常学生那样,站在旁边,等着本校的系主任和几位老教授,在狂风暴雪当中,眯着眼睛,来回踏勘:

    “应该就是这里了。”

    “是的,差不多就是这里。”

    “参考封禅泰山的仪式……山顶最高处的平地,是最合适的地方……”

    “如果要筑坛祭天,然后把祭文埋下去的话……祭坛的位置,应该是在山顶中心,或者稍微偏一点的地方?”

    “总之,就以中点为圆心,画个圈子,然后在圈子里找吧!大家不要怕辛苦,最后这一拨了!”

    “好的……”

    有气无力的应答声四下响起。学生们拉紧了兜帽,戴好了手套,快速拿起仪器,开始按照地面上划出的线条,分片扫描:

    有人推着探地雷达,一格一格,来回扫描;

    有人打开了金属探测器,跟在师兄后面,亦步亦趋,像割草一样扫过去。一边扫,一边嘀嘀咕咕:

    “没有啊……”

    “这儿也没有……”

    “不够深吧?”

    探地雷达上波形不停变化。冰雪,土壤,岩石,反射出杂乱无章的波形。

    能跟着这种团队出项目的,哪怕是学生,你都已经是熟练人才。高频天线,中频天线,低频天线,仔仔细细扫描一遍,推着雷达回帐篷里分析数据。

    沈乐插不上手,也帮不上忙,只能站在旁边,散开精神力小心警戒,同时感受这片天地的反应:

    没有反应。在他眼里恢宏,壮丽,锋锐的气息,对于峰顶上这些不断勘测的普通人,没有任何反应。

    也不知道是当他们不存在,还是华夏官方团队探测华夏的遗迹,本来就不会被排斥……

    所以,我碰就不行,他们挖就没问题吗?

    “找到了!”帐篷里忽然响起一声大喊。哗啦一下,急速的脚步声从各处响起,扎进分析数据的帐篷:

    “就在这里!地下有东西,大概在……一米到1米5深,是个……”

    学生反反复复的推拉着屏幕上的原始数据,口气疑惑:

    “看不出来……”

    “看不出来没事!先挖!”

    沈乐一马当先,拿起破冰斧,按照探地雷达标定出来的位置,一斧头砍了下去。咔嚓,咔嚓,连续几斧砍开冰层,随即换成冰镐,很快又换成工兵铲。

    地面上的积雪积冰,飞快被他破开一大片。紧接着,其他的学生就拿着镐头,铲子,冲击钻,四面八方围了上来:

    “师兄你歇一歇!我们来!”

    “这冻土挖起来很累人的!”

    “别急,我们轮换!反正东西已经找到了,半天挖出来还是一天挖出来,区别没那么大,我们慢慢换手!”

    “那边的,别停!把整个山头都扫一遍!没准还有别的好东西呢!”

    虽然七八个学生轮流换手,在山顶冻土当中,要挖出一个一米深的坑来,也着实不容易。

    先是用冲击钻,再是用木镐,大铲子换成小铲子。终于,在地面刨出一个半人深的坑后,金属探测仪又一次过来,“滴”、“滴”两声,发出了再明显不过的信号:

    下面有东西!

    到了这一步,教授们甚至不肯让学生上手了。他们亲自跪在地上,拿着一巴掌长的小铲子,竹签,木签,一点一点刨开土层,恨不得直接用手去挖。

    夜色渐渐浓厚,又渐渐消褪,阳光再一次落在山顶上。

    风停雪住,阳光倾洒。考古系的系主任颤抖着双手,从泥土当中,捧出一块糊成一团,根本看不清表面的板状物。

    送进帐篷,小心清理表面,然后,上面的字迹,被一个字一个字读了出来:

    “维元狩四年,岁次壬戌,六月庚辰,大汉骠骑将军冠军侯臣去病……”

    “找到了!”

    “我们找到了!”

    欢呼声蓦然爆发出来。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四十几岁年富力强的壮年研究者,20出头,刚刚开始读研,纯粹跟过来干苦力的年轻学生,蹦跳着,呐喊着,热泪长流:

    “我们找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