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章 先声夺人  传说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百一十章 先声夺人 (第2/3页)

正常人交谈这叫不好好说话,但如果发生在一场采访,谈话里面,这就不一样了,会让采访显得“深度”,用专业的行内话来说——“有嚼劲!”。

    这种交锋结构,她好像在哪里见过。今年香港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

    王瑾:“害怕?”

    张晨:“人无信而不立,信用是压舱石,丢掉了这个东西,行囊会变轻,会觉得自己跑得更快,然后丢掉越来越多的东西,自己分量也变得越来越轻,最后一头撞上南墙,粉身碎骨。我其实也怕会这样,写的时候也在提醒自己。”

    王瑾:“破窗效应。”

    张晨:“对,破窗效应。”

    王瑾:“那你写的时候,最先想到什么?”

    张晨沉默了一下:“是风浪。”

    王瑾:“风浪?”

    张晨:“风浪是那个年轻人内心的声音。他在自我辩解,人只有想丢东西的时候,才会说‘船太重’,恰像是改革开放的这个时代,市场经济兴起,诚信缺失,人会陷入一种幻想:迫切希望丢掉一些东西,觉得那会自己上升得更快!”

    王瑾心里面则是一番翻江倒海,心想打住啊,打住,你才刚刚结束高考啊,怎么就开始讨论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思潮了。但王瑾也能知道,这些东西,要是从采访里,这个高中毕业生口中说出来,大抵之后会分成两种议论。一是说他年纪轻轻就很有思想深度,观察社会,懂得思辨。另一种就是反面了,会说他少年老成,无阅历无根基,所谈皆是空中楼阁,东施效颦。

    王瑾:“所以你觉得文章里诚信是美德,是真的比其他金钱,荣誉都重要。”

    张晨:“与其说是美德,不如说是自我约束的底线。没有诚信的人,不是坏,而是空了。丢掉的不只是别人信任他的可能,更是他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一个人一旦连自己都无法相信自己,那还谈何做事的根基呢?”

    王瑾有些愣住,她采访过很多作家,诗人,作文高分得主,可眼下第一次感受到,这个孩子不像是在回答问题,更像是在自己回应这个时代。

    王瑾已经有这次采访的标题了,那就是:《十八岁的风华,用一篇作文回答时代的空缺》

    采访也差不多了,但王瑾还是挖了个坑:“很多人说你的作文理性、温暖。与《赤兔之死》的冷峻形成对比,你怎么看?”

    制造对立显然是有意思的事情,但面前的这个男生很“滑”。

    张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