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第3/3页)
越地藏王。
地藏王没有给予任何回应,只是瞥了六王子一眼后,一抹佛光,骤然飞入了六王子的双眸之中。
在这个一瞬间,六王子的视角顿时分化万千,开始经历一场又一场的因缘际会,生死轮回。
在他的视角之中,他分明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有情众生,造业无穷。
在佛门之中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所谓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事,今生做者是,而六王子此刻分化万千的视角中,所看到的赫然正是狮驼国百姓,前世种种。
而那前世种种,最终在今生于狮驼国迎来了一场小范围的清算,那清算,正是狮驼国被妖怪们吃成了人间地狱的结果。
可以说,此刻在六王子所看到的景象之中,整个狮驼国,上至王室权贵,中至权贵豪绅,下至贩夫走卒,无人有冤,有情皆孽。
这一切不过是因缘际会,业债业报罢了。
在短短瞬间,不知道见识到了多少前世造下恶业,今生投身狮驼国的景象。
当终于过神来的时候,还没有精神彻底从那种分化万千的感触中抽身,六王子就迫不及待道:“不可能,我狮驼国,明明政通人和,为何会……”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今生无缘大道,却可于狮驼国恶报之中脱身,不过是前世所造无记业,今生受此果报。”
进入地府的六王子,第一次听到了地藏王菩萨的声音来。
虽然是在如真禅寺修行,但对于佛门的种种概念,六王子自然是清楚的,毕竟,从本质上,六王子实则算不上缘觉乘弟子,他并非是自行觉悟,而是从如真禅寺以法修佛,修行的方向更加贴近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体系,在修行的路子上,则属于是佛门中的地仙法脉。
所谓无记业,属于不记善恶之业,是不善不恶,昏昏沉沉,下意识所做的业。
业可不仅只是行动,要知道在佛门的理念之中,业可分为三业,身业,也即是明确行动所造成的业;口业,语言上的行为;最终的意业,即是思想意念活动的业。
无记业虽然不是明确的恶业,会带来恶果,然则,其本身在非善非恶之中却是偏向于恶的方向。即使是昏昏沉沉,混吃等死的无记业,实则也等于是白白消耗世间,对于有情众生的个体不是恶,但对天地却是恶。
造无记业,并不一定会迎来恶果,但那只是未曾达到阀值罢了。
六王子就是其中的典型。
只是他的果报最小,所以才能够从狮驼岭的妖怪口中逃出升天,但这不代表他的果报,是轻易就能够抹除的。
即使是拜到了如真禅寺法脉之中,可因为自己无记业的果报,最终却是注定无法今生成道的。
乍一看,这些理论仿佛很不讲道理一样。
可是在西游世界,是一个真正有前世今生,生死轮转的天地。
前世今生因果报应,是真实存在的。
当然,这不是手,这种前世今生的因果报应,就真的无法打破。
即使是天道法则对于那些真正的大能而言,也一样是可以打破的,所谓的不能打破,不过是没有那个实力罢了。
就像是唐三藏,轻易的就能够帮助两界山的猎户刘伯钦的父亲超度一般。
毫无疑问刘伯钦父亲的亡魂,肯定是遭到果报,在地府受苦的,只是因为唐三藏的超度,却是帮助对方消了罪业。
前世今生因果报应,就像是森严法网,其中法网条文的解释权,在佛门手中。
这也是为什么,罗浮洞悉了狮驼国种种因缘果报之后,不再像是之前一般,而是变得无动于衷的原因。
狮驼岭的妖怪们,吃掉了狮驼国百姓,毫无疑问是造下自身的罪业,但有这样的果报,这却是狮驼国百姓前世恶业带来的。
业只会积累,不会消失了,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哪怕是生死轮回,也无法摸消姻缘业报,当业不断积累,也既会迎来五浊恶世,这是一个又生到死的过程,也是天地的轮回。
作为佛门弟子,哪怕是中乘法脉缘觉乘,六王子也依旧清楚。
可清楚不代表能够接受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