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万众瞩目 (第2/3页)
百姓那可叫热闹非凡。
虽然仍有大批人在观望,但总是有人敢于尝试,其实有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特别困难的,很快市面上就陆续出现了大量的手工业作坊和工坊,有些简单的已经开始萌芽发展,有些还在装修筹划。
而不同人家同样的产品,竞争立刻就上来了,夏林不是说要放手让他们去闯么,市场会给他们奖励和惩罚的。
从第一家家族性的作坊在政令颁布的第七天就诞生了,是一家卖豆腐的作坊。
因为要准备的东西不多,而且方便简单。
这会儿就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盯着他们了,要看看他们这种工农一体的模式到底能不能成功。
然而谁曾想只是一家豆腐铺就让准备看热闹的一记重锤,因为这家豆腐铺不光是有豆腐,还增加了以往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产品,比如加入了黑豆和芝麻的黑豆浆,还有那种里头加了大量糖的甜水豆腐,先别管这玩意成熟不成熟,反正他们店铺开起来的第一天排队的人就从巷子里排到了巷子口。
一天挣的钱快赶上的以往一家豆腐铺一个月的钱了。
然而之后几天照猫画虎的铺子就越来越多,一条街都飘荡着豆香味,然而每一家的口味都有不同成本也不同,所以无情的市场大手就开始发挥作用了,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第一轮的大浪淘金就展现出了结果,其中风味最好、品类最多、价格最实惠的铺子便成了盈利的铺子,剩下的就全面开始亏钱。
这一下大家才知道原来政策其中也蕴含着不小的风险,于是一批人灰头土脸的回家种地,而另外一批人则顶替了他们走上了前台。
而在京畿道内,大伙儿的心思也都开始活络了起来,整个市场一下子就翻腾了起来,金钱的流转不再拘泥于土地上,而随着工坊作坊的数量增多,需要的用工量的增多,城市容留量猛增。
流量多了,机会自然就多了。再加上今年江南道周围都不同程度的遭遇了雪灾冰灾,很多人索性就过去碰碰运气。
现在一句“去江南道闯闯”便成了整个华夏大区最有份量的流行语。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归功于夏林这一条工农商政令。
农历二月二,春暖花开之季,站在山顶踏青的夏林眺望浮梁,只觉得它就像是有了生命一般,路上穿行的人流和货队就是它的血液,街道建筑就是它的筋骨和皮肉。
虽然当下变化并没有太大,只是一些润物细无声的改变,但他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里注定会成为最接近他梦中老家的地方。
“山长,预估出来了。未来十年内人口可能会达到三万万到四万万。”
“这个急不得。”夏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如何啊,好大儿。”
他对面坐着的人还是小辰子,他前些日子刚在医学院做了抽积液的手术,本来这个时候他是要在病床上躺着恢复的,但作为一个曾经的东北王,他怎么愿意被一堵高墙束缚。
于是夏林把他抓来爬山了,完全没把他当个人。
“这已不是我能说上话的东西了,太厉害了。”
小辰子捏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