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60章、别忘了那一门双至尊里还有一个呢  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860章、别忘了那一门双至尊里还有一个呢 (第1/3页)

    张朔的车驾不疾不徐地驶入长安城,既无钦差仪仗,也无前呼后拥,唯有那车辕上悬挂的“魏”字小旗和代表尚书令品级的青色流苏,无声地昭示着车内主人的身份。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径直回到了三娘赐予却一年也住不了几日的长安府邸。稍事安顿,便以“大魏尚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朔”的名义,向李唐政事堂递了一份格式严谨的公文知会,言明自己奉旨回金陵述职,顺道休沐,依照邦交礼仪,特此报备。

    这份公文措辞客气,合乎规矩,但此举却在长安城引发了不小的猜测。

    一位大魏的实权宰相,不在边境重镇,不在国都金陵,偏偏在这个敏感时刻到了长安,哪怕打着“休沐”的旗号,也足以让许多人心中暗自揣测。

    长孙无忌在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他拿着那份薄薄的公文,眉头微蹙。张仲春此人名声他自然知晓,与夏林是总角之交,是大魏文臣之首,更是个看似放浪形骸实则心思玲珑剔透的人物。当年洛阳一门飞出的两只金凤凰,其中一只可就是他。

    所以他此刻回来,绝不可能只是为了画画访友。

    “严密关注张朔动向,一应交际往来,皆需记录在案。但切记,不可轻举妄动,勿要授人以柄。”

    长孙无忌沉声吩咐。对付这样一位身份特殊且影响巨大的他国宰相,自然不能用对付朝中政敌的那套手段。

    张朔似乎全然不觉自己已成了焦点。他来长安后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应邀参加由几位致仕老臣做东的赏菊会。

    地点就在曲江池畔的一处园林,与会者多是清流名士、翰林学士,也不乏一些闲散的宗室子弟。

    老张一身半旧常服,手持他那标志性的酒葫芦姗姗来迟。一进门便连连告罪,说自己被西市新到的一批于阗美玉绊住了脚,品鉴良久,险些误了时辰。

    席间,话题自然而然地从菊花品种,聊到了西域风物。张朔毫不吝啬,将他带来的画卷展示出来,顿时引来一片惊叹。

    “张相,这画中景象,可是真实不虚?”一位老翰林抚着长须问道。

    “虚?”老张瞪大了眼睛,指着画中蜿蜒的水渠和如云棉田:“李公,这通济渠,是数万军民一锹一镐挖出来的,那棉田是引了雪山之水才得以灌溉。实打实的功业,如何能虚?光是修那三条主干渠,初步估算,耗费便不下这个数。”

    他伸出几个手指,比划了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

    他看似在炫耀夏林的功绩,实则不经意间点出了西域建设的巨大投入和成效,更暗示了背后强大的国力支撑。

    此时又有人问起西域各族相处之道。

    老张抿了口酒,漫不经心地说:“无他,规矩立得明白,利益分得清楚罢了。在大魏西域建设兵团治下,无论胡汉,垦荒有功者赏,经商守法者护,作奸犯科者惩。有了共同的利,谁还整日惦记着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旧怨?人心不都是趋利避害嘛。”

    他这番话,看似在说西域,却隐隐触及了当下李唐朝堂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