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63章、小两口返京  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863章、小两口返京 (第2/3页)

事。”暗卫首领垂首说道:“殿下的安危可确保万无一失,此番夏帅在十四卫中筛了八百好手,其中还不少是浮梁系的顶级高手和风花雪月的老江湖。”

    “这样啊,亏了他还记得自己这个儿子。”

    她笑了一声,但很快眼中便闪过一丝杀意,看着窗外喃喃说道:“你最好祈祷治儿平安无事。否则朕便是倾尽李唐之力,也要你长孙家灰飞烟灭。”

    足足半月,时已入深秋。

    那份明黄色的绢帛诏书被供奉在香案上,仿佛带着远在安西的母亲的威严目光,让整个小院的气氛都变得肃穆起来。

    李治跪接明旨,少年的脸庞上已褪去了最后的犹豫。

    旨意是冰冷的程式化语言,但随旨而至的母亲私信,那熟悉的笔迹和带着些许拗口却真挚的关怀语气:“吾儿,长安风急,归途保重。”

    他知道这一走就不再是那个可以躲在师姐身后,只关心风月草药的少年了。

    他是李唐的太子,是天底下最有权势的两个人的儿子,他的归途,关乎国本,牵动天下。

    他想起父亲那封混不吝却充满力量的书信,想起张伯父在长安的孤身周旋,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压上肩头,却也激起了他骨子里从不缺乏的勇气。

    聪明又多情、勇敢且无畏,他这基因呐,可是完美的继承了他那父母亲。

    “师姐。”李治来到药圃,找到正在小心翼翼分拣新采的紫苏叶的小武,将手中的信递给她:“母亲来了旨意,召我回京。”

    小武停下手中的动作,在旁边的木盆里净了手,用布巾擦干,这才接过信,细细看完。她的阅读速度很慢,似乎每一个字都要在心底咀嚼一番,似乎小武天生就对这些东西非常敏感,甚至要比李治还要更加了解这里头的运行规则。

    抬起眼,仔细凝视着李治沉稳了许多但仍然带着天真和稚嫩的面容,她轻轻将信折好,递还给他,声音平静得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天:“殿下何时启程?”

    “三日后。”李治看着她,就没给她反对的空间:“你与我同去。”

    这一次,他的语气不再是商量,而是告知。经历了长安流言的风波,接到了母亲的正式诏令,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不可能再置身事外。而且若是将小武独自留在浮梁,他心中定然空落落的,而且他需要她,不仅仅是情感上的依赖,更是一种在陌生险恶环境中的精神支撑和理智提醒,毕竟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这师姐,如今各方面能耐都远胜于他。

    小武沉默了片刻,目光掠过药圃里生机勃勃的草药,那些她亲手栽种日日照料的宝贝。

    不过她知道,这一次不同以往,太子奉诏返京,她若跟随,名分未定,必遭物议。长安不是浮梁,那里的目光会更加苛刻,言语会更加恶毒。但她也知道,李治需要她,自己心思缜密,观察入微,或许能在关键时刻帮到他,也许是一个提醒也许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或者都能将他从泥潭中拉扯出来。

    浮梁数年的相伴,早已将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至于名分……去他的吧,反正除了在自己的小师弟面前,在哪也没人把她当个人看。

    “好。”她依旧只回了一个字,却重逾千斤。没有多余的言语,她转身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手边的药材,动作麻利而专注。

    “我去与母亲说一声,还要准备一些沿途需要的东西。殿下也需打点行装,召见属官,安排行程,诸多事务,这三日可不能懈怠了。”

    李治看着她的背影,上前一步,从后面轻轻环住她的腰,将下巴搁在她瘦削的肩上,低声道:“委屈你了,师姐。待我入主东宫,定不会让你再受半分委屈。”

    小武身体微微一僵,在这光天化日之下,如此的亲近让她有些不适,但感受到身后少年胸膛传来的温热和话语中的坚定,她终究没有挣脱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环在自己腰间的手,声音依旧平静:“快去准备吧,殿下。此去长安,非同小可。”

    她顿了顿,补充道,“我……会一直陪着殿下。”

    三日后,浮梁码头冠盖云集。江南道的大小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