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谨记 (第2/3页)
急道。
“陛下,若完全放开,恐富者愈聚于繁华之地,贫者愈被排挤至边陲荒芜之处啊!”
“那就让它聚。”
赢宣道。
“繁华之地,居大不易。富户聚集,物价高昂,生活成本自然攀升。待其觉得不堪重负,或觉边陲之地有利可图时,自会散去。
而贫民初至,无所依傍,繁华之地工价高,机会多,反易觅得生计。待积攒些家底,或觉此地竞争激烈,亦会自行迁往他处谋生。此乃活水,当流通,不当堵塞。”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
“传朕旨意,即日起,放开户籍限制,允许大秦境内所有百姓,自由择地定居,无需官府批文,只需至所在地登记备案即可。各地官府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歧视外来迁入之民。”
王绾记录着旨意,仍不免担忧。
“陛下,人口自由流动,土地问题便更为凸显。无地之民涌入,若无处安置,恐生事端。”
“土地从来不是问题。”
赢宣目光扫过地图上广袤的未垦之地。
“朝廷手握无数官田、荒地。迁往新地之民,可按丁口分配生荒地,三年内免赋。若有钱财,亦可向官府购买已垦熟地。
各地屯田军开垦出的田地,亦可优先售予或租予新迁之民。要让百姓流动,就要让他们有地可种,有屋可住,有活路可寻。此事,内阁需尽快拿出细则章程。”
“臣等遵旨!”
王绾与李斯等人齐声应道。李斯眼中光芒更盛,显然此法极对他的脾胃。
王绾稍定心神,又展开另一卷竹简。
“陛下,既谈及土地人口,臣还有本奏。如今部分郡县,因移民大量涌入,人口已远超其地所能承载之极限。
官衙治理吃力,民生设施亦不堪重负。是否应重新勘定疆界,分割郡县,以便管理?”
赢宣沉吟片刻。
“重新划分郡县,牵扯甚广,勘界、设衙、派遣官员,非一时之功。
当下之急,在于安抚民众,恢复生产。
可先从县一级着手。将那些人口过多、地域过广的大县,拆分为两县或三县。新县之县令……”
他目光扫过在场官员。
“不必等待吏部选拔委派。可从现有官员中,擢升那些在安置移民、恢复民生中政绩卓著者。
尤其是乡镇一级的官员,若其治下吸纳移民众多,安置妥当,生产恢复迅速,便可越级提拔,令其主持新县政务。告诉所有官员,机会就在眼前,有多大能耐,就给他们多大的舞台。”
王绾闻言,精神一振。
“陛下此策甚妙!既可解燃眉之急,亦可激励地方官员实心任事,更能破格提拔一批干才!”
赢宣点头,最后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聆听的几位内阁及六部重臣。
“还有一事,尔等需即刻着手准备。大宋战事,本月内必将结束。届时,不仅有大宋降卒、流民需要安置,更有缴获之大量物资、钱财、典籍需要清点接收。
如何将这些人力物力,尽快转化为大秦复兴之根基,而非负担,是对尔等最大的考验。各衙门要预先拟定条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治理国家,亦是如此。”
话语落下,厅堂内一片寂静,只闻灯花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众臣皆知,陛下此言非虚,一场前所未有的治理挑战即将到来。
而陛下今日所定下的放开户籍、自由迁徙、拆分州县、破格用人诸策,无疑是为迎接这场挑战铺平了道路。
一股紧张又充满干劲的气氛在臣子间弥漫开来。
“臣等,”以王绾、李斯为首,众人深深躬身。
“必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赢宣挥手令众人退下处理政务。
他独自一人立于地图前,目光似乎已越过眼前的疆域,投向更远的地方。
都城的喧嚣隐隐传来,那是一个帝国正在剧烈跳动、蓬勃新生的脉搏。
厅堂内烛火通明,方才关于民政的讨论余温尚未散去,赢宣的目光已转向一旁肃立的军阁首辅。
那是一位身形魁梧、面容坚毅的老将,虽鬓角染霜,但站姿如松,眼神锐利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