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金蝉子“绣球”招亲 (第3/3页)
也可借此机会,点化此地生灵,使其多生善念。”
金蝉子道:
“观音大士有如此善念,金蝉子自当配合。”
然观世音菩萨与金蝉子,皆为出家人。
出家人奉行清净生活,戒除淫欲并节制饮食,不着香华鬘及不歌舞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
其平日里身无太多钱财,所需之物,大多靠向人化缘而来。
佛门戒律森严,金蝉子更是持戒谨严之和尚,何来那筑桥所需之万贯金钱?
二人一时陷入沉思。
随后。
观世音菩萨与金蝉子商议一番,遂决定“化缘”修桥,以方便百姓渡河,解百姓于倒悬之苦。
并借此点化此地生灵,弘扬佛法。
……
于是。
观世音菩萨眸光流转,心念微动。
……
却说这泉州之大河上,不知何时飘来一条渔船。
船上立着两位人物,别具一番景象。
船尾,是一位满面风霜、皱纹深深刻入古铜色面庞的老艄公。
船首,则是一位布衣荆钗的妙龄渔家女。
此渔家女年方二八,身段窈窕轻盈,其姿容之清丽脱俗,竟如清水芙蓉,天然雕饰。
其面如皎月,洁白无瑕;眸含秋水,波光潋滟;眉黛如远山含翠,秀丽婉约;樱唇一点,娇艳欲滴。
即便此渔家女身着粗布素服,亦难掩其骨子里透出之那份空灵仙韵。
其美貌,直令岸上喧嚣都为之一寂,众人皆屏气凝神,目光皆被其吸引。
此乃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之化身——渔家女“余兰儿”。
而船尾操持船桨之老艄公,正是金蝉子所幻化。
只见船首挂出一方粗布白幡,上书几个大字:
“绣球招亲,卖身修桥”。
艄公(金蝉子)立于船头,环视两岸越聚越多之民众,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传入众人耳中:
“诸位乡亲父老!此乃老汉家中薄命女儿,余兰儿!”
“今日抛头露面,非为招摇,乃是为择一良婿,更为行一大义!”
“诸位请看!眼前这条大河,吞没了多少渡船,卷走了多少性命?害得两岸百姓骨肉分离,商贾难行!”
“我欲募资架桥,以通两岸,解黎民渡河之厄,使百姓安居乐业,不再受那渡河之苦!”
“然小老儿奈何老汉一介草芥,家徒四壁,囊中比河水还干净!”
“万般无奈,只得行此羞煞先人的下策——“绣球招亲,卖身修桥”!”
“规则甚简:一枚银钱,当一个‘绣球’。”
“若哪位好汉以银钱掷中船上小女身躯,此便是良缘天定,小女便随其而去,共度此生!”
“未能掷中者,权作修桥善款,老汉与小女感激不尽!此实属无奈之举,万望乡邻成全此慈悲善举,共襄义举,功德无量!”
美貌渔家女余兰儿(观世音菩萨)轻提鱼篮,莲步轻移,盈盈接口道:
“小女子立此愿,愿将此身作舟桥,度这苍生渡苦海!”
“奈何小女子力弱财薄,唯以身相许,筹筑桥资。”
“今日愿向天下善心人‘以身筹钱’。”
“无论钱财多寡,一枚铜钱、一枚银钱……便是一个‘绣球’。”
“不论贫富贵贱,不分士农工商,谁人以银钱掷中小女之身……”
“小女愿意以身相许。”
“若是未能抛中,权当为这善桥捐了功德,小女亦感激不尽!”
这番话立时点燃了人潮!
众人皆被这惊世之举所吸引,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余兰儿身上。
这天下,有“卖身葬父”者,然“卖身修桥”者,却极为少见。
却说仙界至美有广寒仙子,月宫仙娥,其仙姿飘逸,超凡脱俗。
妖界有蛇蝎美人,九尾天狐,魅惑众生,一颦一笑皆能勾魂摄魄。
鬼界罗刹女亦有其妖异美态。
佛界却有水月观音慈悲玉容。
观世音菩萨所化的“余兰儿”,亭亭玉立,纵然粗布麻衣,荆钗布裙难掩其清丽绝俗之姿,眉宇间那份悲天悯人又带着点少女坚决的韵味,端得是动人心魄。
那份源自菩萨圣洁本源的空灵慈悲之美,早已超脱了凡俗的艳色!
这岂是人间可见之女子?
众人皆惊叹不已,仿佛看到了九天之上的仙子降临凡尘。
顿时群情沸腾,岸上之人如热锅上的蚂蚁般躁动起来。
一枚钱就能博一场“良缘”,况且那台上的渔家女美得令人心颤!
谁不想抱得如此美人归?
“俺来!俺来五枚铜钱!那娘子模样真像俺当年梦里的仙女!”
一个铁塔般的莽汉当先挤开人群,他满脸横肉,双目圆睁,扯着嗓子大喊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