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怯战求和 (第1/3页)
嘉宁三十二年,五月十二日。
昌平县,傍晚,残阳如血。
县城里的暮鼓声方才响起,守城的步卒无意间瞥见官道尽头,正有一支马队缓缓而来。
步卒用手在眉骨上搭着凉棚,眯起眼睛看去,马队为首者是一对少年男女,两人并驾齐驱。
在两人身后,一众披着银甲白袍的羽林军拱卫着离阳公主,还有羽林军在后面驾着马车,马匹拖着的板车上停着六十七副灵柩。
城关下的步卒们相视一眼:“来了,去报信。”
等马队来到城关下,一名守城偏将拦住去路,面无表情道:“兵部火票。”
李玄策马上前,神情疲惫的从怀中取出兵部火票。
偏将低头检查许久,确认无误,又对身后步卒招手:“检查他们的行囊。”
李玄平静道:“我等哪有什么行囊?”
偏将哦了一声:“那就搜身。”
齐斟酌怒道:“吃了熊心豹子胆,连御前禁军也敢刁难?”
可偏将并不惧怕,竟抬头对齐斟酌冷笑:“御前禁军?不过是弛备纳贿、媚敌苟安之辈,我朝边军不怕景朝,他想要元城,便让他打过来好了。凭什么景朝开口要人,我朝便要将元城拱手奉还?”
昌平县城门前安静下来,陈迹皱起眉头。
奇怪。
他们马不停蹄的从崇礼关赶到昌平县,按理说,昌平县不该有人在他们抵达之前得到消息……除非有人快马加鞭回来报了信。
而且,明明是景朝主动求和、甚至献城和亲,也忽然变成了宁朝怕战,要将元城拱手奉还。
陈迹嗅到一股不寻常的气息,有人在刻意歪曲事实。
他不再理偏将,策马往昌平县城里走去:“弛备纳贿、媚敌苟安,这八个字可不是武人能想出来的。我不想深究这是谁教你的,但这不是你们能插手的事情,让开。”
偏将还要拦在他身前,却听陈迹又说道:“让开吧,总督京营仪仗使不是你能拦的,府右街陈家也不是谁都能凑上来招惹的,这样说虽然很像奸臣,但为你一家老小着想,换个更有分量的来。”
偏将愣在当场,府右街陈家这五个字像一记警钟。
陈迹驱使战马来到偏将面前,巨大的影子拢在对方头上。
偏将在阴影中抬头看去,却见陈迹的面容都藏在夕阳的背面,看不清喜怒。
他迟疑许久,最终让开一步,却依旧执拗道:“我等不惧一战,若景朝南下,我等自会奔赴边关,叫景朝大军有来无回,绝不做贪生怕死之辈。”
陈迹夹了夹马肚子,领着羽林军往城里走去,头也不回的轻声道:“也许你说得对,但我身后拉着崇礼关外战死的羽林军灵柩,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