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曼妮百货的护城河! (第2/3页)
店的成本还高,这还不算日常运营消耗的维护成本。”
张志东默默的听着,脸色逐渐变得越来越严肃。
他突然间有些羞愧。
一直以来,他只觉得陈庆宇看准了商业市场和赛道,却没有注意到陈庆宇所默默付出的这些东西。
按照曼妮百货扶持自主和国产品牌的规则来看,曼妮百货利润之中,至少有四成甚至六成,都补贴了出去。
支持国货,说来简单,但真到了掏钱的时候,谁来买单?
赚10块钱,拿出6块补贴给其他人,这得多大的魄力?
要知道,这不是把赚到手的10块钱中拿出6块,而是先把补贴撒出去,预知未来的收入。
一旦商业模型没赚到足够的钱,陈庆宇不但会血本无归,还会倾家荡产。
“陈先生,我为刚刚的无知发言感到羞愧,请你原谅。”
“没关系,你现在还没接触到这个层次,不理解是正常的。”
曼妮百货的模式,是发展自主品牌。
这样做的成本,的确比家乐辐等零售巨头的成本高,但是却胜在长久和稳定,也更具特色。
因为挑选了更符合本地化的策略,所以每开一家新店,曼妮百货都有不同的特色产品入驻。
陈庆宇之所以让魏成峰先发展一二线城市,就是因为一二线城市本身,就具备更多的人文与文化色彩,发展自主品牌商品时,也更容易贴合。
在设定这条策略时,陈庆宇综合了一些几十年后的旅游文创经验。
二三十年后,旅游经济逐渐冒头,各地一窝蜂的发展自家的旅游经济,然而做旅游产品的人,却很头疼。
旅游看起来是做一点人造景点,弄一点绿化就行,但实际上其内核逻辑还是人文与文化。
但有些地方,即便有些所谓的典故,但是也没形成人文与文化。
这些地方,大都集中在小城市或者小县城,但为了成绩,他们也一窝蜂的去做旅游产品。
结果就是这些旅游产品推向市场,立刻就现出了原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