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找IBM定制? (第1/3页)
96年的硬盘厂商,竞争非常激烈,即便后世所熟知的一线品牌,就有多达六七家。
比如希捷,西部数据,日立,三星等等。
这些硬盘厂商,在国际上厮杀极为激烈,每天的出货量异常恐怖,陈庆宇的50万订单,对他们而言,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当然,如果陈庆宇需要基础硬盘,他们非常欢迎,甚至愿意把陈庆宇的等级提高,因为第一次合作就能拿50万份,代表着后期潜力巨大。
然而若是合作开发新产品,而且还要从头研究,就另当别论。
能够让硬盘厂商单独开一条研发线,生产线的客户,至少也要是实力雄厚的国际大企业,然而陈庆宇连国内还没走出,更别说他连自家产品都没有,甚至只是电子行业的门外汉。
即便是二线厂商,都要考虑考虑,对于陈庆宇这种新入场者,这个合作靠不靠谱?
别说是50万份,就算是1000万,恐怕也未必能让这些大企业松口。
要知道,仅仅是希捷一家,还没到年底,仅以1月到10月的总销量,就已经达到了将近4亿块硬盘。
而希捷,也只不过是一线品牌中的一家而已。
MP3的销量非常恐怖,但就现阶段而言,陈庆宇拿不出这么多的钱,也铺不开这么大的销售网络。
陈庆宇可以咬咬牙,将50万订单增加到100万,却没办法在100万的基础上,再增加10倍。
100万的硬盘销量,都达不到硬盘厂商年销量的1%。
至于小品牌,他就算有心,也没有实力开发。
要知道,开发新产品必须要新生产线,而新生产线又牵扯到培训新型工人,这里面每一环所耗费的精力和试错成本,都是天价。
陈庆宇的曼妮百货,的确引起了不少注意,但也仅仅只不过是在商超圈子里而已。
实际上,商超行业再红火,也只是一个新兴行业,其整体规模还非常小。
“老板,咱们目前的方案,只有一个,找IBM。”
张志东苦涩的说道。
“IBM集团,提供专业的业务解决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