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做效果 (第1/3页)
酒楼,后厨。
一众大师傅,小师傅,帮厨,围在一个灶台附近。
现在是酒楼的休息时间。
这也就是到了国外,守着老外的规矩,下午会有固定休息。
放到国内,只有部份大馆子才会有这种待遇。
大部分小餐馆连带早饭一直卖到宵夜,恨不得连轴转不休息。
因为店租是交24小时的,感觉少用一小时就亏了。
这种行为,究竟算是“吃苦勤劳”,还是“过度压榨”,不好说。
但按照古话讲,开馆子算是“勤行”,得勤快。
无论后厨师傅还是前头跑堂,都得勤快。
早几年郭奇林常用自己长大了想当厨子来搪塞自己老爹。
因为郭老师总旁敲侧击的问他长大了想做什么。
郭少爷也不傻,我都答过了,你却还总问。
不就是想让我说出你心里的答案嘛。
那时他是个小胖子,就说长大想当厨子,自己炒菜自己吃。
算是打小就悟到了“厨子不偷,五谷不收”的道理。
郭老师一听,以为他童言无忌,小孩子会这么想也合理。
其实张远早看出来了,郭少爷聪明着呢,心里都明白。
有时候,小孩子比大人清楚,甚至还会逗大人。
因为这行苦,累,远超外人所知。
没干过是真不知道。
你在前头催菜,着急吃,觉得师傅怠慢。
其实后厨一到饭点,那都跟打仗一样!
从切到配,从炒到装,厨房里的人恨不得自己三头六臂,会影分身。
个个走路带风,一旦互相交错时,还转的跟要跳芭蕾舞似得。
而且这还是顶着油烟,高分贝噪音,以及超过40度的常温情况下在进行如此剧烈的工作。
因为辛苦,工作环境恶劣。
所以当饭馆见到史泰龙来,说要借贵宝地拍戏,他们很顺畅的答应。
但又说这里有位年轻演员,要学厨艺拍戏用,他们也同意。
装个样子嘛。
可当张远说自己要学真的,不是装样子的时候,他们就不太认可了。
尤其是有人认出了他,知道他在国内还名气不小的时候,就更不认可了。
当明星多舒服啊,爽的一批。
哪儿愿意真学厨。
其实他们想多了,当明星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爽。
因为有多爽他们根本想象不到。
后厨的大师傅,也就是总厨,是从广州酒家出来的。
很多外国中餐馆都会从国内挖师傅,并许诺较高的收益,甚至给一定股份。
不过总厨很难挖,一般挖的都是二厨。
到了国外,这些二厨就能升级成大厨。
广州酒家也是老馆子了,35年创始,后来成了国企,又做集团上市。
09年刚好改成了集团。
这位大师傅一谈起这事,有些唏嘘。
因为不少老同事都在改制集团时捞了好处,去各地分部当老大。
这么算了自己在国外混了那么多年,其实也没比国内那帮老兄弟好很多。
就多了张北美绿卡。
当年他出来时,多少同事羡慕的紧,都想让他带着一块,大大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但大厨千算万算,没算到国内发展那么快。
那些老朋友只是随大流,便赶上了自己。
其实很多“润人”都有相同感触。
我TM砸锅卖铁出来了,你现在却告诉我国内起来了?
不说好要崩溃吗?
这就恼羞成怒,愈发的憎恨国内。
大厨不可能亲自教张远,本想找手下的徒弟教他。
可张远不乐意,徒弟不经薅啊!
最后还是找来了二厨学徒。
这会儿学了两三天的功夫,到了“验收”时刻。
一位头顶稀疏,戴眼镜的老师傅居中,周边围着的都是手下人。
居中这位就是广州酒家出来的,说粤语,骂人也用粤语,还经常会哼几句粤剧。
正眯着眼睛,看向灶台前的张远。
这里的灶台,就是传说中的“行星发动机”,也就是鼓风灶,火力极旺。
需要不断流水降温才能保证正常使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