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浪漫 (第2/3页)
身高太高了,体型有点过于健壮。
而且这会儿已经结婚,没了那种青年人的“纯”。
是纯真,不是纯洁。
刘叶的纯洁早被胡军夺走了……
刘叶在形象上,肯定不及古月老师。
甚至不如后来经常扮演年轻教员的侯京建。
不过演技还是值得信赖的。
在《建党伟业》中,毛周二人都处于青年时期。
周在带领学生运动,教员则在老师杨昌济的介绍下,来到北大当图书管理员。
无论哪个时代,有文化,有思想的新青年,才能引领未来。
某些土老板所持的读书无用论根本是谬谈。
根据老舍先生的作品所写,民国时街面上的巡警,就是臭脚巡,一个月6块大洋。
当兵的兵痞,一个月7块,但有时会欠薪。
而北大图书管理员,一个月8块大洋,准时准点发薪,有屋子遮风挡雨,还有大量图书免费观看。
有文化,到底还是比没文化的强一些。
按照伟人对斯诺的回忆中亲口所说。
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
那些文人大师,谁会搭理一个小小的图书管理员?
可见,即使再伟大的人,也有“莫欺少年穷”的时候。
而且一提起民国,总有些人的论调是“民国出大师”,显得新华夏水平不行。
实则,那些所谓的民国大师,大多是“文科”的。
像梁思成,林徽因那样懂工科的都不多。
而发展一个现代化的国家,需要的是理科,工科,物理,化学,水利,电子,空动,能源……
而理工科可是实打实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容不得半点马虎。
而且文科嘛……
就像后来那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的台词一样。
“华夏之所以这么糟糕,就是因为郭心刚太少,胡适之太多。”
胡适之是是某些人心中的“民国大师”。
“你认为刘叶能演好伟人吗?”剧组副导对他发问。
“不能。”他则直白的回话。
副导都被吓了一跳,不应该互相捧吗?
刘叶睁大眼睛,一脸尴尬。
“因为他不能吃辣,所以演不好。”张远一脸肯定的答道。
伟人爱吃辣椒可是吃了名的。
不光自己爱吃,还总爱劝别人吃。
“我提前练过了。”烨哥松了口气,原是与我玩笑。
“要不晚上我请你吃湘菜,咱们试试重辣?”张远邀请道。
“别,别别……”刘叶练练摆手。
好家伙,还湘菜重辣,我明天屁股都能喷火。
他是真不成。
相反,他那法兰西老婆反倒能吃辣。
“你们二位,如何定义将要扮演的角色。”
“我觉得主席是一位坚定的,像光一样照耀华夏的人。”刘叶一本正经的答道。
而张远则与之前一样,没正形的回道。
“我觉得总理是一个颇具浪漫气息的人。”
张远觉得,刘叶答的没错,可太过“端着”。
人们总爱“神话”某些伟大的人物。
但其实,神话也是一种变相的“丑化”。
因为这些人之所以伟大,其前提就是与你我一样,都是人。
因为是人,才伟大。
因为同样是人,你我只见眼前小利,一日安稳,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为人类开辟前路,所以才伟大。
把他们脱离人类的范畴,升格成半神或者神,就是在剥夺他们伟大的前提。
“我看过资料,也看到了周公给邓奶奶写信,或者可以称为情书。”
有大几十封呢,不乏一些撒娇肉麻的内容。
“你的信,太过官方,都不说想我。”这是周公的亲笔。
“我这一生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这也是他的亲笔。
这话,比任何西式,东方言情中那些用脱离群众,晦涩难懂的辞藻所堆砌的语句,都更令人动容。
所以张远认为周公是浪漫的,优雅的,有情调的人。
而且这世上最浪漫的事,并非华丽的婚礼,轰动的爱情,长久的陪伴。
这些都是“狭隘”的浪漫。
真正的浪漫,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是理想主义者,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不熄的勇往直前。
理想主义者,都是浪漫的。
后世的网络上有一个热门话题。
“如果给丞相吃不完的泡面,能恢复汉室吗?”
之后则逐渐成为“如果给丞相吃不完的猪脚饭……”
“如果给丞相用不完的AK……”
“如果给丞相无限原子弹……”
1800年过去了,蜀中的麦子熟了1800遍,可大家还是希望丞相能赢。
这就是华夏人的民族浪漫。
甚至老版《三国演义》在岛国播出时,播到星落五丈原那一集,东京电视台的电话都被打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