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42 眼光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242 眼光 (第2/3页)

    徐欣一边赶往临港,一边又给熊潇鸽打了过去却没接通。

    她坐在车里,看了看百晓生论坛上同样震惊与调侃的讨论,又看到上面贴出的苹果手机海外的榜单,MusVid就明晃晃的排在最上面。

    徐欣吐了一口气,心情忽然好了一些。

    说起来,俞总这手操作,最大的受害者是毋庸置疑的。

    想想企鹅,想想被合并的微视,情绪就转为明朗了。

    徐欣路程过半便接到熊潇鸽的回电。

    她没好气的把这件事摊开,询问对方是什么时候融资、Mus又是如何进行发展的规划。

    “哎呀,我也就是刚投,就节后投了投。”熊潇鸽笑眯眯的说道,“但它怎么规划发展的就不清楚了,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搞海外,又还是回国打市场的。”

    徐欣眉头一竖:“还在瞒我!”

    “这个真没瞒。”熊潇鸽说道,“市场竞争那么复杂,又是海外又是国内,又是脸书又是微博,我相信俞总和他们的能力,我就真没多问过。”

    徐欣沉默,这话也像是熊潇鸽的作风。

    她想了几秒钟,又问道:“那这个公司的最终目标呢?是独立上市还是并入碳硅数据?”

    “可能独立运作吧。”熊潇鸽这么回答,又迅速补上一句,“也可能并入临港公司,你问问俞总呗。”

    徐欣有些无奈,这不知道,那不知道,就知道投钱。

    她说道:“我正在去临港的路上。”

    熊潇鸽招呼道:“行,代我向俞总问好。”

    徐欣有点咬牙切齿的挂断了电话。

    她利用抵达临港前的最后一些时间又研究了一遍MusVid的产品形式,觉得这种音乐和短视频结合的差异化竞争也确实像俞总的手笔。

    再重新看碳硅数据如今的状况,似乎也具备在国内启动类似项目的资源。

    如果再以苹果的榜单作为佐证,连续两个月的总榜无疑是展现了比较稳定的发展热度。

    最重要的是,这次与以往不同,以前都是海外市场已经发展起来,现在是海外和国内都属于尚待开垦的状态,那就更需要放大对市场把握的能力。

    徐欣抵达碳硅集团,刷脸直至总裁办却没找到人,随即才知道俞兴已经在隔壁的碳硅数据就本次突发事件开会。

    她再去隔壁就瞧见已经在等着的秘书章阳煦。

    徐欣问道:“什么时候开完会?”

    章阳煦一边引着方向,一边说道:“俞总说徐总不是外人,如果有兴趣,可以直接列席会议。”

    徐欣听到这话,心里倒是松了一口气。

    她也没客气,直接进了会议室。

    “徐总来了,请坐,请坐。”俞兴起身欢迎,还专门给留了个身边的座位,充分表达了对股东的尊重。

    徐欣心里舒坦了一些,她本来打算见面就先声夺人的发起质问,毕竟,今日资本持有碳硅数据的股权,这种对海外不管是合作还是投资的大事却丝毫没有通气。

    但是,这当着碳硅数据公司众多高管的面,又获得尊重,那自然只能展露笑脸了。

    “刚才说到哪了?”俞兴重新坐下,面色归于凝重,“说到国内面临的竞争,Mus现在情况不错,但我们在国内是零,这件事极可能会打乱我们在业务发展上的部署。”

    “按照原本的考虑,我们要在算法在Mus上得到充分试验与进化之后再转头做国内的市场,可是,这个爆料吧,很可能间接促成对手和潜在对手的资源投入,不客气的说,咱们临港在移动互联网也已经是有些名气的。”

    临港碳硅,这是一个业界的称呼。

    于汽车行业,业内这么说是指碳硅集团,而对于互联网行业,大家同样使用这个词就是指代俞总和他的碳硅数据公司。

    俞总很重要,碳硅数据公司也很重要。

    这种自移动互联网在国内发展以来的名气确实具备影响力。

    CEO钟志凌这时候摇头道:“这种小爆料造成大影响,我真是想起了百晓生上面的各种情况,Mus那边的保密协议有着很多的规定啊,我们是可以查出来那个人是谁的。”

    他时常和吕海颖沟通,Mu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