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章 终至长江  从梁祝开始燃烧世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65章 终至长江 (第1/3页)

    更不用说城外那片由保安堂主导开辟的“试验田”,若是真能成功,亩产得以提升,那绝对是能改变九州农耕历史的壮举,功德无量!

    于是,宋太守“从善如流”,只是“稍微”对外透露了一下许宣船只抵达的大致日期和可能停靠的码头。

    然后,苏州的码头便也陷入了一片沸腾的热烈之中。

    这一切纯属自发,根本无需苏州城内的任何世家大族在背后鼓动组织。

    保安堂的声望,在江南,尤其是在这吴郡腹地,本就是无可匹敌的存在。

    在这里,保安堂所做的远不止是赠医施药,更有那数年如一日的定期施粥,不知救活了多少濒死的流民灾民。

    近的有去岁荆州水患涌来的灾民,远的更有从北方战乱之地逃难而来的流离失所之人。

    许多人都是靠着保安堂那一碗碗厚粥,才勉强吊住了性命,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日。

    这份活命之恩,百姓们铭记于心。

    这也是大一统王朝不准许私人救济以及团体互助的原因,真的会动摇统治权以及稳定的。

    当许宣的船只靠岸,看到那无数殷切、感激的面庞,以及他们手中捧着的、可能已是家中最珍贵之物的野菜、鸡子时,为了不辜负这份心意,鼓舞人心,这次没有再婉拒。

    他笑着收下了这些饱含深情的礼物,虽不值钱,却重逾千斤。

    随后再次于码头空地上,当众打了一套刚猛与灵动兼具的掌法,权当给父老乡亲们助兴答谢。

    掌风呼啸间,引来阵阵喝彩。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得意地高声议论:

    “要我说啊,钱塘的百姓眼光还是太过狭隘!这分明是‘铁掌镇吴郡’嘛!怎的只冠个钱塘的名头?”

    “没错,没错!合该是‘吴郡许宣’,而不只是‘钱塘许宣’!”

    苏州的百姓心里门清,若单论“本地亲密度”,自己肯定争不过许宣的家乡钱塘。

    于是便干脆大而化之,巧妙地将许宣的声望“升格”为整个吴郡的骄傲。

    这样一来,日后跟远方亲友吹起牛来,底气可就足多了。

    “我们吴郡出了个了不得的人物你知道嘛?就是那个许宣!一双震天铁掌打得妖魔辟易,诗词文章更是堪称一绝,巴拉巴拉……”

    光是想想那场景,就让人觉得脸上有光,心里美得很。

    就这么一路敲敲打打,在沿途百姓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情欢送中船只终于驶过了苏州,抵达了镇江地界。

    喧腾热闹的场面,才总算稍稍消停了一些。

    许宣这一路北上,可谓是酣畅淋漓,掌风几乎响彻了江南水道。

    “铁掌”之名也随之真正名动江南,无人不晓。

    他嘴上总是说着“不希望惊扰大家”、“莫要耽误正事”,但每每看到两岸聚集的人群,听到那震天的欢呼,内心深处那点小骄傲还是忍不住冒头。

    看,这便是我们保安堂种下的善因结出的善果!

    干了这么多实实在在的好事,这便是人心所向,谁也无法抹杀!

    人逢喜事,快乐翻倍,这等畅快时刻,自然想找个人分享一番。

    他转头看向身边最忠实的听众,石王。

    酝酿了一下情绪,用一种混合着感慨与谦逊的语气说道:“唉,我跟你说,我许宣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当初创立了保安堂……”

    顿了顿,准备迎接对方疑惑或安慰的眼神,然后好继续抒发“最怀念当初只是个普通书生,无忧无虑”的凡尔赛文学。

    然而,石王只是沉默地听着,然后极其认真、诚恳地点了点头,瓮声瓮气地给出了解决方案:

    “哦。那,关掉。”

    三个字,干脆利落,直接“杀死了比赛”。

    许宣:“……”

    瞬间被噎得说不出话,所有酝酿好的情绪都卡在了喉咙里。

    好吧,有时候,你沉默寡言、只听字面意思的特性……也挺好的。

    是我的错,我不该试图跟你玩文字游戏。

    许宣默默地放弃了分享的念头,只能将这份“成功的烦恼”与“受欢迎的快乐”独自消化享受。

    船队行至金山寺时,特意停靠了一晚。

    监寺广亮大师闻讯迎了出来,见到许宣,胖乎乎的脸上笑开了花。

    乐呵呵地双手合十,恭敬中带着几分戏谑地唤了一声:

    “阿弥陀佛,方丈大师一路辛苦,贫僧有失远迎了!”

    显然,这位“法海禅师”一路北上的动静实在太大,沿途事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