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怎么还是你? (第1/3页)
所以,当这位“道兄”此次前来,要求他设法软禁路过的傅天仇时,虽然觉得此事有些违背出家人原则,但念及过往恩情,最终还是答应了。
到目前为止,他讲述的故事逻辑似乎都颇为顺畅,虽有疑点,但也能自圆其说。
只是……
老和尚说到此处,已是泪流满面,浑浊的泪水划过他苍老的面庞,滴落在沾染尘埃的僧衣上。
“只是……从我修行开始……这一切,可能都是假的啊。”
孟龙潭声音剧烈地颤抖着,说出了一个人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可怕转折。
他的佛心濒临破碎,语气中充满了巨大的恐惧和无尽的悲伤:
“我……我不记得我是何时以及如何得到‘龙潭寺’这件可以大小随心、伴我云游的异宝的。”
“我只知道,某一次闭关修行结束后,它就已经在那里了,而我自然而然地就接受了它的存在,仿佛它本该就属于我。”
“我之所以从未拜访过其他净土宗同门,是因为每一次我动了念头,途中总会恰好遇到‘妖魔闹事’,或者有‘有缘人急需点化’,或者……突然得到了关于师傅下落的‘确切消息’,将我引向别处……”
“那白莲教的追杀,那道人的拯救……如今细细想来,每一次都巧合得令人心惊肉跳,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精准地拨弄着我的命运……”
“过去数十年的人生……我所以为的修行、云游、点化、寻师……”
“可能我才是那个一直沉浸在别人为我编织的幻境之中啊!”
这个故事,让在场所有人,包括见多识广的“三奇”都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窜起!
这是何等的可怕!
将自己的一生,从获得奇遇、修行、交友、历险甚至仇敌……
都完美地操控于股掌之间,让人活在虚假世界里而不自知!
这是何等精妙又恶毒的手段!
许宣听着孟龙潭血泪交织的言语脸上却并未露出太多动容之色。
幻化宗为何在佛门诸多流派中,始终难以出现真正屹立巅峰道心圆融的人物?
根源便在于此。
其理论源自般若学派,虽是大乘佛教早期的重要派系,但许多核心观念本就存在先天缺陷。
如同未经打磨的璞玉,正在不断汲取中原文化的精髓进行艰难的“进化”。
“六家七宗”便是其中进化较快,试图与中土思想融合的代表。
但这就像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总有那么几家的理论,走着走着就钻了牛角尖,变得不那么“正常”,甚至趋于反人性。
吉藏大师就曾在《中论疏》中尖锐批评过幻化宗“一切法皆同幻化”的极端观点。
认为其完全混淆了真实之人与幻化之人的界限,未能准确把握般若学“假有性空”的真正中道义谛。
他们将精神现象过度实体化,已然与般若学“无我”的核心宗旨形成了根本性的冲突。
即便是在理论水平参差不齐的“六家七宗”里,幻化宗也常被视为走得偏激,理论水平较低的那一档。
修行此道者,终日沉迷于幻术变化,自身心性也极易被幻术所反噬影响。
一个把持不住,便会逐渐变得认知扭曲,偏激乖张,最终迷失在真实与虚幻的边界之中,沦为幻术的奴隶而非主人。
当然,孟龙潭的情况更为特殊。
他的根基修行的是相对正统的净土法门,之所以能被一步步悄无声息地引导至如今这般田地,绝非自然演变。
而是背后有高人,或者说极其了解幻化宗手段与人性弱点之辈,在刻意为之。
花费如此漫长的时间,如此精巧的布局来“培养”这样一个人,其背后所图,定然非同小可。
所以,许宣的目光越过了痛哭流涕的孟龙潭,落在了不知何时已悄然退至佛堂角落静静站立在昏暗佛像之下的小沙弥心生身上。
他的声音平静,却如同惊雷般炸响在孟龙潭耳边:
“那你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时候,收的这位徒弟,对吧?”
孟龙潭猛地抬头,循着许宣的目光看向那个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看似懵懂怯懦的小和尚,眼中先是茫然,随即化为彻底的惊骇与了然!
没有……完全没有那一段记忆!
就和“龙潭寺”的出现一样,这个徒弟仿佛也是在某一天,就自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