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6章 背诵节选  从梁祝开始燃烧世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46章 背诵节选 (第1/3页)

    你这女人这么能装,合该加入我们保安堂啊。

    若是此时再不经意的甩出两句兵道名句,岂不是帅的一塌糊涂。

    虞姬心思何等灵巧,她一边指挥着六万大军纵横捭阖,一边却也没忘记观察身旁小青大王的反应。

    见这位女大王眼神中除了震惊以及些许奇怪的羡慕意味,似乎并无太多芥蒂。

    还是主动开口,声音清越,既是指点战场,也是为了避免功高震主之嫌,给出中肯的评价和讲解:

    “平心而论,陈王不愧是反秦首义,其个人气魄确实非凡。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心凝聚军心,使得麾下士卒即便化为鬼魅,也依旧充满着一股不屈的锐气和向死而生的勇气,这股气势,便是其军魂所在,寻常军队早已被冲垮了。”

    她话锋一转,点出了关键所在:

    “然而,其军最大的弱点,数百年未变,便是麾下将领……与生前一样,几乎毫无进益。”

    小青点头,没错,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

    虞姬也为这种英雄所见略同的默契感到开心,果然这位大王是个有见识的。

    于是接着侃侃而谈。

    比如陈胜麾下诸将,冲锋在前的宋留生平简历不过‘铚县人’三字。

    邓宗亦只是‘秦末汝阴县人’。即便是被尊为假王的吴广,反秦前最大的成就,也不过是被征发戍守渔阳时担任了一名屯长。

    除此之外,便再无更多可书写的个人履历了。

    出身草莽凭的是一腔血勇和时势推动,或许有几分急智,但于真正的兵家韬略,战阵演化,却缺乏系统的传承和深厚的底蕴。

    这番话,隐隐揭示了一个残酷的时代现实。

    虞姬生前所处的圈子,所认识的将领,名讳之后往往跟着一长串显赫的家世以及当年的职位。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岂是空言?

    楚国贵族传承数百年的兵书战策何其繁多,那刻骨铭心的复国之念如同不熄的火焰,世代都在为反秦做着准备。

    此时鼓声微微一变,指挥黑鼍的三千业鬼妖骑再次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穿插,如同热刀切黄油般将又一波鬼军阵型打散。

    “您看,此刻操控骑兵侧翼突击之法便是项王最擅长的‘兵形势’之精髓,讲究以雷霆万钧之势,击其一点,破其全局,锋利无双,寻常阵势难挡其锋芒。”

    “而即便是最终取胜的汉王刘邦麾下,又何尝没有张良这等运筹帷幄的谋士,没有韩信这等兵仙临凡的帅才,没有曹参、周勃等出身将门或颇有根基的能臣?”

    知识、韬略,在彼时大多依旧被垄断在贵族或有一定底蕴的阶层手中,这才是六国贵族能在秦末乱局中迅速死灰复燃。并最终推动刘邦定鼎天下的关键所在。

    作为贵族出身的虞姬在死而复生之后更能站在时代以外来剖析过去。

    普通平民并非不能打仗,他们之中不乏勇猛之士,甚至能涌现出冲锋陷阵的猛将。

    但若要成为运筹帷幄、统帅千军万马的高级将领,乃至决定天下大势的帅才,则往往受限于眼界、知识传承和战略思维,上限不高。

    席卷天下之初靠的正是那一腔热血与愤懑,气势如虹,自然无往而不利。

    天下苦秦久矣,响应者云集,声势浩大,连深居宫中的秦二世胡亥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燎原之火吓住了。

    然而待到秦朝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真正反应过来,启用章邯等将领,释放刑徒组建成建制的大军进行反扑时……

    缺乏真正核心军事才能支撑的弊端便暴露无遗。

    战略失当,战术僵化,各部难以协同,最终的结果便是被章邯大军打得四散奔逃,该死的死,该降的降,曾经浩大的张楚政权,很快便土崩瓦解。

    所以“首义为王前驱”的命运是注定的。

    小青听完这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不由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