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4章 梁王又来了  从梁祝开始燃烧世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54章 梁王又来了 (第1/3页)

    最后,他带着无比的郑重语气总结道:

    “人杰地灵啊。”

    仅仅是随意在脑海中翻阅了一下保安堂这些年收集的关于北方尤其是黄河流域的诸多情报碎片,就看到了一堆让他这个“见过世面”的人都有些心惊肉跳的内容。

    那些沉埋的历史、交织的传说、若隐若现的古老大能痕迹……。

    只能说北方大地太有“故事”了。

    而这黄河流域,简直就是一本写满了史诗与神话的“故事汇”,每一页都可能翻出个惊天动地的存在。

    石王在一旁听着,那对石眼里原本因卦象“风平浪静”而燃起的一丝微光,随着许宣的讲述,迅速黯淡下去。

    仿佛已经预见到了自己接下来在这“故事汇”里充当炮灰或背景板的凄惨模样,连岩石身躯似乎都佝偻了几分。

    “咳,石兄,也不必过于忧心。”许宣见状,反过来安慰道,“很多你我知道名号的大佬,其实早已消失在了漫漫历史长河之中,或是飞升,或是陨落,或是沉寂,真正还能活跃的,毕竟是极少数。”

    他这话倒不全是安慰。

    经历了江南三年的“磨练”,已经习惯了这种开局大逆风,在各方巨擘夹缝中求存乃至火中取栗的局面。

    虽然对梁国之行也存有担忧,但心中更多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挑战欲。

    要知道咱也不是吃素的!是吃人的!

    江南那地方龙蛇混杂,水也不浅,三年下来砍过妖,放过火,下过地府,怼过罗汉,经验值和抗压能力都刷满了!

    再说,风险与机遇并存,劫难之后必有好处。

    刚刚不就硬生生从黑山老妖手里抠下来一块大日结晶嘛!

    不知道在这中原故地,还能捞到什么意想不到的“补给”和机缘。

    更何况,这片土地上沉睡的不少都是人族的圣皇、先贤、圣人,我许宣好歹也是根正苗红的人族好儿郎,说不定还能得到些先祖遗泽,就此起飞一波呢!

    想到这里,甚至有点小期待。

    石王:……呵呵。

    你起飞,我落地呗。

    收拾好心情,两人便朝着下邑县城门走去。

    尚未到门口,就看到城门口人头攒动,比寻常县城要热闹数倍。

    各色人等,有挑担的农夫,有乘坐马车的士绅,还有背着行囊的旅人,有进有出,各种车辆来回穿梭,吆喝声、交谈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

    许宣自然心生好奇,这不像是一般县城平日该有的景象。

    于是顺手拦住一位看起来像是本地人的路人甲,客气地询问道:“这位老哥,请问今日城中为何如此热闹?可是有什么盛会?”

    那路人甲见许宣气度不凡,倒也客气,笑着回道:“这位公子是外乡人吧?难怪不知。大家都是路过下邑去‘朝台’的!马上就是最后一天了,再不去看这热闹可就散喽!”

    至于什么是“朝台”,路人甲也热心解释了几句,这便涉及到了本地流传已久的一个古老传说。

    原来,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喾,其子名为阏伯,曾被封在此地为“火正”。

    这个职位听起来简单,实则责任重大,主要负责保存和管理火种。

    在茹毛饮血、文明初启的年代,火种意味着温暖、光明、熟食和安全,是部落生存延续的命脉所在,能担任“火正”的都是深受信任的能人。

    阏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在他生前保存火种的那座高大土台上修建了火神庙,也就是后世所称的阏伯祠。

    祠内建有宏伟的大殿、庄重的拜殿、左右对称的东西配殿以及高耸的钟鼓楼,香火一直颇为鼎盛。

    而此地,正位于梁国的治所——睢阳。

    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阏伯的生日。

    从这一天开始,周边几个州郡交界处的百姓便会自发地前来“朝拜阏伯台”,简称“朝台”,逐渐形成了规模盛大、热闹非凡的古庙会,这庙会往往能延续一个多月,直到二月初才渐渐散去。

    这算是中原地区年初最大、也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