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教育大投资的开始 (第1/3页)
苏依依皱眉道:“红磡的经济,一半都是靠着我们这几家纺织业、制鞋以及服装,要是都搬走了,经济恐怕会出大问题,也会数万人失业啊。”
“搬迁不会是一次性的,这种大型工厂,可不是小作坊,估计需要几年的。”杨文东道:“但你说的没错,最终这些人还是会失业的,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也阻止不了。”
前世的内地,那么强势的政府,都很难阻止低端产业链外流,最终还是靠着新技术革命,缓了一段时间;
甚至,为了将低端产业转入内陆,还准备投入数万亿人民币,大修从西向东的运河,就是为了让内地深处,也靠近水运区域。
即使这样,能不能成功,也不好说;
而其他国家,如欧美日等等,别说低端产业转移,连高端产业,都可能保不住了,历史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循环,最终谁也绕不过别人走过的路。
苏依依道:“嗯,只能如此了,如果你的荣耀电子能够继续扩大规模,那或许,可以带动香港工业的升级呢。”
“理论上如此,但实际上,也没什么机会。”杨文东摇摇头道:“荣耀是高端产业,也不是很在乎人工成本,但很多生产也一样可以转移到内地的,只是暂时不需要了。”
苏依依问:“那就没什么办法了?”
“没有。”杨文东摇摇头道:“不用担心,其实很多人还不愿意在工厂上班着,说不定,以后我们与工人都会互相满意的。”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的确有很多人不愿意进厂了,前世的内地也是一样,很多人宁可跑外卖,也不愿意进工厂;或者在工厂上班的人,也不会乐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再进工厂;
几十年后的美国那边,之所以会工业空心化,除了金融资本赚钱太狠、工会问题、内地虹吸效应等问题外,另外一个核心因素就是很多人不愿意进工厂了;
这也是大势所趋,也还好内地赶上了工业4.0以及机器人时代,避免了工业的大转移。
“好吧,我的确想的太多。”苏依依也无奈说道,也没再追问了。
香港未来的经济,其实杨文东丝毫不担心,光是靠着内地与海外窗口的红利就能吃几十年了,哪怕工厂都没了,一样是全球最富裕的城市,只不过很多人买房困难,这是比较蛋疼的,但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即使是杨文东,顶多也就对极端贫困群体稍微照顾一下,不可能逆势而为的,也没这个能力,也没必要。
认真发展好自己的事业,顺便做点为国为民的事情,那就足够了,最好还是一举多得的操作,这样才能够长期可持续性的发展;
比如在内地的投资,对自己的事业、未来的地产业以及内地可以获得就业及外汇等等。
时间很快到了11月,杨文东再一次通过罗湖口岸,来到了深海市,因为长兴实业在深海市的工厂,已经拿下了相应的地皮,准备开工奠基了。
深海市那边,也想着请杨文东这个香港大老板来亲自参与这个庆祝仪式,外加,内地一些部门也会来深海,与他有事情协商,因此,他也就答应了;
至于为什么内地有关部门不去香港找他,那还是因为缺少外汇,能够节省的情况下,还是希望在内地会面的.
深海市市区东南方向3公里处,一片平原的旁边,一排汽车停了下来。
杨文东下车后一看,询问道:“这里以前是农田。”
深海市陪同的周局长回道:“是的,工业需要平整的土地,又要靠近市区,但这样的土地,之前自然不可能荒废着,我们可是农业大国,就是山上的土地都不会浪费的。”
“哦,也对。”杨文东点点头;
工业、地产业其实都与农业抢土地,可没办法,毕竟一个城市周围的平地是有限的,只能如此;
不过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工业化,工业化有钱了之后,那少了一些农业土地,也是能接受的,因为工业的化肥能够提高剩下农田的产能,总性价比更高;
当然,一个正常的国家,粮食是不能太过于依赖外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