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选址的博弈 (第3/3页)
84/85年就可以毕业了。”
按照他的计划,自己的很多产业会在85年前后大规模迁移到内地,深海就是其中的主要投资地之一,这自然也就需要大量的本土人才来培养;
早期的大学,倒也不必强求非要4年毕业,这个时代的电子产业,还比不了后世的复杂,学的快的话,两年也足够了,即使不够,后续也可以在工作中再学习,或者半实习半学习。
这一点在内地很常见,因为内地也非常缺人才,很多人没毕业就被安排去工作了,工作的时间也算学习,4年毕业也可以这样操作。
总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好工作,只要工作岗位那边没意见,那怎么折腾都行。
“一年半时间,这么快?能来得及吗?”秦局长大为惊讶,这效率,也太高了吧。
杨文东道:“当然可以,大学的面积只是大,只要资金到位,那地基完成之后,所有建筑是可以同步开工的,我们也不需要建什么高楼,可能就是图书馆等少数建筑,需要花费一点功夫。”
只要甲方钱到位,那限制乙方速度的,也就一些物理因素了;
这个时代本身也不追求高建筑,大学城内部也不需要,基本上都在十层以内,对于未来追求深海速度的建筑团队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且涉及到外汇,那动力就更足了。
即使部分建不好,影响也不大;
秦局长点点头道:“好,我明白了,如果这样的话,是真的可以实现的。”
“硬件方面,交给我与深海市就行了,中央这边只需要尽快审批即可。”杨文东顿了顿,道:“另外,师资力量方面,也需要中央这边尽快准备,这个数量还是不少的,学校那边也会成立一个团队进行考核,这个时间,我反而觉得可能还不如建筑速度快。”
一个学校怎么样,最重要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也就是师资力量,毕竟,有钱就能砸出好的学校建筑,但人不行,特别是在内地,顶级人才,不管是学校还是政府,都需要。
秦局长皱眉道:“这一点,的确不容易,按照您学校的规模,那可是需要从全国的顶级大学抽人的,一方面,这些教授都在本地待习惯了,另外一方面学校也不会随便放人啊。”
杨文东道:“那这样,来我学校就职的教师,工资方面,我会提高50%,其中一半还会以外汇结算,并且提供部分教师出国培训的机会,如何?”
“什么?此话当真?”秦局长惊讶问道;
杨文东淡笑道:“当然是真的,这种事,我还能欺骗大家不成。”
对于内地学者来说,出国太难了,公费那可是万人过独木桥,私人前去,那也是需要耗费大量的外汇,没有顶级关系,根本就不可能;
但对于杨文东来说,这完全就是小意思,国内人工成本低,即使是教授,收入也不够一百多人民币一个月,翻个倍也就两三百,按照官方汇率,还不如香港的普通工人,一半工资给外汇,对长兴集团来说,就是九牛一毛罢了;
至于出国,以长兴集团如今在海外的业务,将人送出去工作,也是能够产生效益的,
“行,如果这样的话,我想很多人还是会自愿报名的,只要个人意愿解决了,那学校那边也就好说了。”秦局长开心说道。
杨文东道:“那就好,不过,我这边也是有审核的。”
对于内地学者来说,能够出国,那就是镀金了;自己能够提供这个资源,自然对各种人才也是要好好挑选一下了;
未来的深海大学,他还是非常重视的,这是自己未来企业新鲜血液最核心的来源之一了。
“那是当然。”秦局长点点头,问道:“那这所学校的名字,就叫深海电子科技大学吗?”
杨文东想了想,道:“把电子去掉吧,虽然这所大学会主打电子产业,但也会有其他的,还是叫做深海科技大学吧。”
“那行,我会以这个为名字,向上审批,之前我们谈的都差不多了,我想很快就能审批下来的。”秦局长承诺道。
PS:求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