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5章: 做生意的不同 (第2/3页)
事,是背着何媛的。
这段时间,娄晓娥她们正在义乌调查当地小商品批发的事情。
在义乌的湖清门以及廿三里等地,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一些敢于在街上摆摊的小商小贩了。
大多数都是从‘鸡毛换糖’的货郎业务当中衍生而来的小商品。
像是纽扣,针线,皮筋等等。
关键是当地的管理部门很是有趣,这些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像其他地方的管理部门,查得那么严。
其实,对这个小商品市场有兴趣的,也就是娄晓娥。
其他人都看不上这类小生意。
但娄晓娥却是换了便装,让何媛陪同着,在当地几个隐蔽的市场,逛了好几天。
“婶婶,你怎么对这边这么感兴趣?”何媛对娄晓娥的这种偏好,也是很诧异。
娄晓娥笑而不语,等到回酒店以后,端着何媛给她泡的参茶,这才给何媛解释道:“你爹跟我说过,这边会有商业奇迹发生。”
这话说的,让何媛更懵逼了。
“那些人就做点塑料头绳,纽扣之类的小生意,整个摊子加起来都没多少钱,这边能有什么奇迹发生?
婶子,你不会给我爸骗了吧?”何媛相当不给何雨柱面子,毕竟她爹这话说的相当神棍。
何雨柱又没到义乌这边来过,也没见识过这类小生意,凭啥能掐会算到这边以后的发展。
“就是因为这边人做的都是小生意啊,
所以才叫奇迹!
你想想,一捆头绳一毛五,十捆一块四。
一捆头绳都能让几十个人扎起辫子了,一个上百户人家的村子,都卖不完。
但就是这样的生意,这些人,还能在里面寻到利润点。
说明他们的下游很是畅通。
辐射地区那是无限大的。
我听说,这些下游,都不是拿这些东西换钱的。
而是换鸡毛,鸭毛,鹅毛···
那些东西收上来,经过挑拣,鸭绒送去羽绒公司。
鸡毛留在家里的妇女们做成鸡毛掸子,
鹅毛做成扇子··
废旧鸡鸭毛还可以当成肥料肥田···
你看,一条产业流水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