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窝囊完了 (第2/3页)
各种和人身体有关的恶心事,比如什么尿疗还有身上长各种线虫的表现,耳朵里长蛆什么的,还有乔治三世的神经病,欧洲的人皮书等等。
另一本叫《狗为什么改不了吃屎》,讲的是动物的各种事,什么蚓螈的皮饲之类的。
总之,《知音》喜欢的就是这个类型,能让你忍不住想凑上去看一眼,又花费不了多少时间。
但是这篇《亮出你的st,或空空荡荡》,在保证文学性的同时,又兼顾了通俗的一些特性,非常有吸引力。
随后,胡勋碧又听编辑说,作家“刘鑫武”和作家“高行健”俩人各自写了一封推荐信。
刘鑫武这个名字胡勋碧自然不会陌生,当年《班主任》这篇的影响力覆盖全国,胡勋碧作为一名文学青年,看他的《班主任》看的那叫一个泪流满面,被深深打动。
至于高行健,这个名字就比较拗口了,但是胡勋碧还是很快回想起来,当年那部非常知名的话剧《车站》,上演不久就被禁了,创作者正是这个高行健。
这两个人都是文艺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们两个人的信胡勋碧当然是要看一眼的。
尤其是刘鑫武。
作为一名文学青年,心中自然少不了对这样有名气作家的崇拜。
而胡勋碧虽然主持一部刊物,却因为刊物属性问题,极少有机会收到知名作家的投稿,更别提是刘鑫武了。
即便不是投稿,是刘鑫武的一封推荐信,也让胡勋碧觉得心中完全激动,迫不及待的拆开:
“此前拜读马建同志所作《亮出你的st,或空空荡荡》,深感震撼,特此撰信推荐,望贵刊予以发表。
其文字锋利如刀,叙事冷峻而炽烈,堪称近年来先锋文学中极具冲击力的尝试。
以近乎人类学田野调查般的细致,勾勒出雪域上肉与灵、信仰与欲望、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剧烈碰撞。
中那些未被驯化的生存图景并非奇观式的陈列,而是深刻嵌入人物命运的精神锚点.
我认为,这篇与1985年以来“寻根文学”“先锋”的精神一脉相承,但走得更为彻底,谨此推荐,敬请斟酌。”
胡勋碧读完这封信,顿觉欣喜万分,“刘鑫武这么大力推荐这部,这是好事儿啊!他的眼光能差么?而且要是我们《知音》真的发表这篇,那刘鑫武不是欠了咱们个大人情么?!”
读完刘鑫武的信,胡勋碧又看了一眼高行健的推荐信,高行健主要是分析的叙事逻辑,说马建打破了传统线性逻辑,采用碎片化、感官化的语言策略,使阅读本身成为一种近乎生理性的体验,使得读者不得不直面生命的粗粝与神圣的交织,“而这种直面,恰恰是文学应有的勇气。”
在末尾,高行健也谈到说,中某些场景可能引发争议,但其本质并非猎奇,而是以极端的方式追问存在的真相,这在当下文学趋于温吞的语境中,显得尤为珍贵。
看完这封信,胡勋碧心中想刊发这篇的冲动就更大了。
他骨子里是个文学青年。
从一开始,他想做的也是文学杂志的编辑,虽然现在做上了《知音》的主编,可也从来都不能够以自己的喜好发表文章。
发表的,永远是读者们的喜欢的。
而这一次,这篇《亮出你的st,或空空荡荡》仿佛又让胡勋碧心中的那头野兽活过来了。
若是他们《知音》刊发了这篇,那于文学界而言一定是非常轰动的,他们一部通俗刊物,竟然试着挑战当下趋于温吞的文学语境!
这真是一桩壮举!
一想到这一点,胡勋碧觉得自己胸腔里的热血都在翻腾涌动。
“发!”
“尽快!”
“将这篇在咱们下一期上重点发表!”
午餐是半个,捡来的,有些发干的面包.
那已经是八九个小时前的事了。
空气里弥漫着热狗摊的洋葱味、汽车尾气的呛人味以及一种特有的尿骚臭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