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0章 老兵的诗  1978合成系文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610章 老兵的诗 (第3/3页)

    姜思成一头雾水地跟着进了一间屋子。

    姜狗蛋仔细拉好窗帘,确认外面没人,这才放下心来。

    姜思成正想开口问点什么,他爹却突然叫他帮忙挪个柜子。

    姜思成只好照做,和父亲一起把那个旧木柜子移开,没想到柜子后面竟然露出一道长长的墙缝。

    父亲随后将手探入身后的墙缝,仔细摸索了一阵,最终从里面取出一个铁盒。

    看到这个铁盒,姜狗蛋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笑意。

    姜思成看着父亲打开铁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好几千块钱。

    正纳闷时,父亲已经笑着把钱塞到他手里:“儿子,你赚钱辛苦,这些钱你收好”

    看着面前的钱,姜思成又一次控制不住泪水,“扑通”跪在父亲面前:“爸,您留着这些钱,儿子不孝,都不能给您养老。”

    那一夜,土炕上,父子俩几乎彻夜未眠。

    有说不完的话,也有只是静静躺着,听着彼此呼吸就感到无比心安的时刻。

    姜思成知道,他在海峡对岸的那个家,是责任是温情,但脚下这片土地,这个破旧的土房,才是他精神的根,是他漂泊半生最终要归来的巢。

    第二天,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姜思成去了村后的山坡。

    那里,一座坟茔静静伫立,坟头已长满青草。

    他带来了母亲生前爱吃的点心,点燃香烛,焚烧纸钱。

    “娘,儿子不孝,回来晚了”

    他跪在坟前,额头抵着微凉的土地,许久没有起身。

    山风吹过,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仿佛母亲的低语。

    接下来的日子,姜思成陪着父亲,走遍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

    他用带来的相机,拍下了老屋、父亲、乡亲们,还有村口那棵依然枝繁叶茂的老槐树。

    这次探亲有时间限制,他终究还要返回海峡对岸的那个家。

    但这一次,他的心不再是悬在半空。

    他悄悄规划着,要趁着自己父亲身体还好,带妻儿回来探望他老人家。

    离别的时候终究还是来了。

    村口老槐树下,姜狗蛋紧紧攥着儿子的手,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

    “成娃子,常来信有机会,再回来.”

    “爹,您放心,我一定尽快回来!您保重身体!”姜思成红着眼眶,用力抱了抱瘦弱的父亲。

    车子颠簸着驶离了村庄,扬起的尘土渐渐模糊了老槐树和父亲依旧伫立的身影。

    姜思成终于收回目光,重重地靠回椅背,仿佛刚才那场耗尽了他半生气力的重逢,抽走了他全部的支撑。

    他下意识地摩挲着手中那张薄薄的、证明他此次“合法”归来的探亲证件,目光再次落在证件背面两行简单的小字上:

    “归程总是比迷途长,长于一生。”

    “重逢总是比告别少,只少一次。”

    只一眼,泪水便再次汹涌而出,模糊了视线。

    “好诗!”

    “写的真好!”

    姜思成忍不住感叹。

    来时路上,他满心期盼,对这诗的感受尚且隔着一层。

    此刻归去,这寥寥数语,却像一把冰冷的钥匙,“咔哒”一声,开启了他三十多年积郁的所有情绪,字字砸在心上。

    “迷途”是什么?

    是十一岁那年懵懂地穿上不合身的军装?

    是十四岁时跟着人流登上那艘以为很快就能返航的船?

    还是此后在异乡每一个望着海峡方向、期盼着归期的日日夜夜?

    “归程”呢?

    物理意义上的“归程”,仅仅是几天短暂的行程。

    真正的“归程”,却是这数十年里魂梦一次次穿越海峡,是无数个夜晚对着明月想象父母容颜的精神跋涉。

    这条路,太长了。

    长到他走完了大半个人生。

    长到母亲最终没能走完等待的这条路,与他相遇。

    将近四十年,一万多个日夜,消耗了他的青春,染白了他的双鬓。

    这“归程”,它实实在在地,长于他已然逝去的大半生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