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94人民喜闻乐见?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894人民喜闻乐见? (第1/3页)

    “能不生气吗?你还有心思笑?怎么办嘛。”小王同学知道丈夫的初心,只是为了赚点稿费,没想到会惹麻烦上身。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会有办法的,让我想想。”事发突然,唐植桐快速转动脑筋,首先排除文艺报自辩,自个跟文艺报也没啥交情,辩也辩不出个所以然来,保不齐人家直接不给登报。

    “不搭理他,就会有人说咱默认。回应的话,就得把光脚、集市的事情说清楚。早知道这样,咱们写歌的时候就用化名了。”小王同学在办公室想了一下午,也没琢磨出好的应对办法,但她更偏向于回应,她可不允许别人如此污名化丈夫。

    “哈哈,咱以后再用化名?我琢磨琢磨怎么回应合适,咱也驳斥下他的说法。”虽然没打算混文艺圈,但唐植桐的课外辅导班都已经报了,怎么着都得再写几首,把学费给赚回来吧?

    “怎么驳嘛,我想了一下午,也没点头绪。这人找问题的角度太刁钻了。小姑娘不穿鞋,咱就不好解释,直接说农村穷,那才是黄泥巴掉进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一说这个,小王同学愁容满面,她想痛快的驳斥一下,但却发现无从下手。

    “嘿,只要你想解释,就掉坑里了,不能回应光脚的事。”唐植桐笑笑,小王同学说的是实情,但也被局限住了。

    这年头在农村光脚丫很普遍,大学生还有光脚丫子的呢,没什么稀奇的,自己倒是想写小姑娘穿着皮鞋,但她有吗?

    尽管从上到下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不适宜拿到台面上去说,起码不能是自己把这事点破。

    “不回应?那怎么驳斥?”见丈夫说的举重若轻,小王同学好奇的追问道。

    “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为什么要回应?甭管他是因为他报复咱不给他回信,还是想借着咱们的名头往上爬,这都是我无法接受的。咱直接挖这个人的老底,让大家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唐植桐有着自己的原则,私下来信怎么骂都行,公然登报就只能不死不休了,此子取死有道,唐植桐的手指在那封求指教的信上点了点,打算成全他。

    作为一个网络青年,见多了各种危机公关,有的是神作,有的是自爆。

    某餐馆为了自证清白,直接开放后厨,结果用时不到一天,天就塌了,大豆油竟然是转基因的,现熬鸡汤中的鸡竟然不翼而飞!

    看看人家雪王,因为半块隔夜柠檬被媒体口诛笔伐,却被消费者连连惊呼:不是雪王的错,是我们去晚了。

    三块钱一杯的柠檬水,竟然用鲜果,隔夜又怎么了?谁在家没吃过冰箱里的隔夜西瓜?

    歌曲是一样的道理,十块钱买一首歌,又不跟听的、学的、唱的收任何版权费,你搁这跟我上纲上线?

    “转移到他个人身上?去质疑他为人?让他乱阵脚?”小王同学眼睛一亮,感觉这办法不错。

    “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意思。”开盲盒嘛,这若是放在网络时代,妥妥的暴力行径,是不被允许的,但眼下都被他指着鼻子骂,就不用有那么多顾忌了。

    不就是想踩着自己,标榜他有多正确,好往上爬吗?

    好,那就把他给自己写的这封信里的内容透露出去,让读者看看这种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嘴脸。

    哪怕他到时候狡辩说后来发现《采蘑菇的小姑娘》存在问题才发报与之前的自己割裂,唐植桐也不怕,还有后手呢。

    暂时先满足他一下,让他体验一把被扣帽子的滋味。

    “那集市怎么说?”小王同学没有彻底放心,歌曲刚写出来的时候她隐隐觉得这里会有点问题,四九城可是取消集市快两年了,但唐植桐当时说农村有集市,而且是被允许的,所以她做了妥协。

    “嘿,城里不允许有集市,但不代表乡下不能有集市。

    去年夏天最高层发过一个《关于组织农村集市贸易的指示》的文件,已经明显松绑了。

    这个人拿集市做文章,正好说明他没有下基层调查,根本不了解农村的情况。”

    在集市的问题上,唐植桐一点都不打怵。

    今年年初,唐植桐坐火车去上庄集的时候,碰到个小商贩,从他手里见到了《工商行政通报》,回来后一直有订阅,甚至买了59年的合订本。

    通过浏览那些刊物,唐植桐才发现外地的农村没有四九城这边管的严。

    早在59年初,汕头专区顶着压力第一个恢复集市,随后很多地方都开始以“人民公社贸易市场”的名义恢复自由市场,让农民进场溢价交易。

    工商行政管理局及时跟进,在广州召开专项会议,肯定了他们的做法,继而推广。

    接着就是最高层发的指示,标志着农村集市的全面放开。

    唐植桐在写完后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