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11咱去看看院子?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911咱去看看院子? (第2/3页)

财务求证了,自己确实是正式工,发到手的这份钱里还扣了一部分工会费。

    郑良才听后非常欣喜,做临时工这么久了,他可太想交工会费了,可一直没有机会交,没想到唐植桐给了自己这样的机会。

    郑良才由于工作的缘故,是下午备完菜去领的工资,下午还要炒菜,所以没有立马去找唐植桐。

    隔天是星期天,郑良才去后勤处扑了个空,星期一才终于找到魏之桢。

    “上班发工资不是很正常吗?”唐植桐没有抓到郑良才兴奋的点,依旧有些懵,工资是当面谈好的,这有什么可高兴的?

    “是正式工!”郑良才嘴笨,这次终于揭晓了答案。

    “哦,怪我当初没跟你说清楚,这个岗位本来就是正式工。”唐植桐虽然当时没问,但眼下机关单位食堂没有外包一说,食堂都是自营的,食堂工作人员自然也都是正式岗位。

    “是我没想到,师叔那边说今年很多单位都在压缩人员,不少饭店也在劝职工返乡,即便是招人也都是临时工,我还以为这边也是。”郑良才不好意思的解释道。

    “这我还真不清楚,正式工更好,郑大哥在这好好干吧。”唐植桐拍拍郑良才的手,安慰道。

    隔行如隔山,对于郑良才说的消息,唐植桐确实不清楚,从朴素的阶级感情来讲,机关单位与饭店不同,如果一个单位的食堂都是用的临时工,生活没了保障,那保不齐就会有人手脚不干净,甚至往菜里面吐个口水啥的。

    这场天灾是全国性的,很多单位都在劝返,就四九城来说,大学可能是今年唯一一个还在大规模办理城市户口的单位,给厨师一个正式工岗位也没啥稀奇的。

    “我一定好好干!我这也没什么稀罕东西,我准备了几盒罐头,你带着。”郑良才一边拉着唐植桐的手,一边就要往后厨走。

    “郑大哥,上次已经收到你的心意了,一事不谢第二遍。你快忙吧,我单位还有事,得回去处理一下。”唐植桐本身就不是喜欢收礼的人,从郑良才收礼挣脱出来就要往外走。

    郑良才实在,拉着不让走,而唐植桐偏要走,一时间有些僵住了。

    “郑大哥,你这样是让我犯错误,我可生气了。”对于郑良才的执拗和热情,唐植桐有些头疼,只能用装作生气来摆脱。

    一听唐植桐这么说,郑良才的态度才有所松动,脸上讪讪,不知如何是好。

    最终,唐植桐还是没要郑良才的东西,好好跟他说了一番就离开去了妇联。

    在新街口外大街,唐植桐用一盒大前门开道,从自行车修理铺买了一截自行车链和一块自行车内胎皮。

    敬民的链子枪得提上日程了,晚上做点小手工。

    严格来说,改造病床的项目属于先上车后买票。

    按照正常流程,唐植桐得先跟妇联这边报备、研究、立项,然后才能拿到经费,但这个病床改造不存在什么技术难点,买一张单人床,拆一下重新组装起来,再焊接上一个动力传输装置就算齐活了。

    病床毕竟还是跟卫生医疗条件改善有关,叶志娟在听完唐植桐的设想后,并没有跟上次保温箱一样走妇联的经费,而是打算从编纂组那边批点经费出来。

    保温箱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妇联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关心儿童成长,所以这部分费用走妇联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但病床不同,不仅仅服务于女性,还会服务于男性,如果走妇联的话,多多少少会有些越界。

    “发明的事,你可别忘了。”叶志娟开出条子,签字了盖了章,递给女婿。

    “一直记着呢,这阵子天天琢磨,头发都掉了不少,可就是没头绪。”唐植桐面对岳母的催促,只能挠头,符合眼下工业水平,还得有把握创汇的,有点难选。

    “嗯,我知道有些为难你,但你也要体谅你李姨,现在情况不容乐观,手里多一份外汇,心里才能更踏实。”李大姐跟叶志娟谈过,而且谈了不少。

    报纸上几乎天天都有关于抗旱救灾、补种作物的新闻报道,干旱已经成了阻碍人们填饱肚子的最大绊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