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18这都是我的词啊!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918这都是我的词啊! (第3/3页)

    “行,那我就不说是什么客气话了,以后孟大哥有用得着兄弟的地方,尽管招呼。”唐植桐说的含蓄且清晰,他一直认为把“我欠你个人情”放在嘴边是件很蠢的事情,人情又不是免死金牌,难道说出来能生成结界给人挡灾不成?

    “行,咱都别见外,以后多走动。”有了这句话,孟庆丰心满意足。

    目送孟庆丰骑车远去,唐植桐哼着歌骑车去央广拿信。

    跟杨琳道明来意,杨琳随即带着唐植桐去了一间专门用来盛放听众来信的房间。

    “这几天的信件,大部分都是写给你们夫妇的。”杨琳边笑边开门。

    “那我回去得仔细拜读一下。哪些信是写给我们的?”唐植桐趁机往里面瞅了一眼,满满当当的信,有的摞在书架上,有的直接盛放在麻袋里。

    “我们随机抽了一百封,剩下的挑出来,都放在了这个麻袋里。”杨琳一边说,一边将书架上某一摞信封拿起来放进旁边一个敞着口的麻袋中。

    “这么多?”唐植桐帮忙张了一下麻袋,里面密密麻麻的全是信,都快将这个麻袋盛满了。

    “保不齐还有漏的,我们就分拣出这些。

    你是不知道你们两口子现在多受欢迎,除了信,甚至有听众给我们打电话,说你们写得好,说那人胡说八道。你可能不知道,那人的名声已经在文艺界臭大街了。”

    杨琳说到这里,努力不让自己脸上友好的笑容变成讥笑。

    搞文艺的待遇好,但很多人头上还戴着帽子,部分帽子的来历跟许灵均差不多。

    剩下的文艺工作者,又有几个乐意见到有人破坏氛围的呢?所以这次除了普通群众,圈里也开始了对那人的排斥。

    响鼓不一定有人捶,但破鼓还是有人乐意踹上一脚的。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唐植桐笑笑,对那人一点同情心都生不起来。

    说起来,关于对《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批判,文艺报的责任更大一些,也不知道那边会不会表态道歉。

    “对,群众心里是有数的。我估计后面还会有群众来信,你们打算怎么处理那些信?”这才几天的工夫,央广这边就收到了大半麻袋的信,杨琳相信后面还会有更多。

    “您看着处理吧,我就不再过来取了。这些信我和我爱人都要看好多天,实在看不过来。”听众来信毕竟是群众的拥护、爱戴,唐植桐当然不能说烧了、卖了,他精力有限,也实在是顾不过来,索性把主动权交给了央广。

    “行!”杨琳听闻点点头,央广这边平日里收到的信件也不少,自然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处理办法。

    “谢谢杨编辑,那我先回去了?”唐植桐拎了一下麻袋的重量,即便是拿出去当废品卖钱,估计也能卖个一两块。

    “我帮你抬出去。”杨琳没少跟信件打交道,知道这一麻袋的重量,说着就主动伸出了手。

    “谢谢杨编辑。”唐植桐也没有拒绝,顺手从旁边拿起一根绳子,把麻袋的口扎的死死的。

    出了门,杨琳放下麻袋,一边锁门,一边朝唐植桐交代那两首新歌的最新进展:“你们写的那两首歌正在加紧排练,我们这边会争取早日为听众播放。我有种预感,这两首歌肯定还会一如既往的受听众欢迎。”

    “那敢情好,一切都离不开央广和杨编辑的支持。”唐植桐在一旁说着没什么营养的客套话。

    “我们可不敢居功,主要是你们写的好。咱们约定的三首,还剩下一首,唐同志是不是抓抓紧?”杨琳锁好门,将自己真正的目的笑着说了出来。

    对上杨琳的笑容,唐植桐只能报之以苦笑:“杨编辑,这事得有灵感,有时候越急反而越写不出来。”

    “行,那你有作品可一定想着我们央广。”杨琳当然知道创作没那么简单,可她站在央广的角度,又不能不提醒,因为这次风波还有《军艺》为唐植桐发声,她生怕唐植桐把新创作的歌曲转投那边。

    “好说,好说,我肯定会尽快完成约定。”唐植桐点头应下,虽然换房的差价比预计中的少,但房屋修缮也得花钱,稿费该赚还是得赚。

    一直到骑车离开央广,唐植桐都没提归还麻袋的事,杨琳也犹如没有看到一般。

    麻袋虽然属于二类商品,但一个麻袋,央广还是出的起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