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要是有头驴就好了 (第2/3页)
真是如此。
房顶揭瓦的师傅嘴里喊声“来了”,头都不回,拿起一片瓦就朝下扔,下面的师傅抬手就能抓在手里,回应一句“好了”的同时,会把瓦片整齐的罗列在地上,以备下午盖上席箔覆瓦时再使用。
正屋、东西厢房同时施工,东西厢房面积小一些,已经将瓦片悉数揭完,席箔也被掀起来递了下来,房顶的师傅们正在上面用扫帚扫清理房梁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铺设做准备。
下面忙完的师傅也没闲着,拧开水龙头洗把脸,冲冲胳膊,对着水龙头灌上一肚子水,然后成群结队的出了门。
临近中午的时候,门外传来动静,随后一车一车的物资被推了进来。
此时锅也开了,唐植桐将灶里面的柈子抽出来,上前搭把手,却被友好的“嫌弃”了,只能在旁边眼瞅着他们干。
推车的都是些生面孔,眼瞅着人家要走,唐植桐装作从面袋子里掏烟,实则是将空间里的存货又薅出来两条,一人两盒:“辛苦了,烟不好,别嫌弃。”
待将推车的力工都送出门后,唐植桐才转身进院,问道万善:“万同志,就重新覆个瓦,需要用这么多东西?”
“这才哪到哪?下午施工这些都不够,吃了午饭还会再送材料过来,一下子都运来院子里放不开。”万善乐呵呵的回应着。
“去年我那边的老宅盖厢房,我记得是在木椽上铺了一层,然后抹了一层什么灰泥背,再往上又抹了另一种灰,覆上瓦片就完事了。”唐植桐回忆着自家厢房覆瓦的过程说道。
“那也不差了,能用个三四十年。这套宅子应该是之前翻修过,房顶做的很敷衍,席箔都烂了,上面灰背也不厚,再不翻修,你搬过来后迟早会出现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情况。
不过好在这边的木椽还很结实,祝局的意思是既然做一次,就利用现有条件做的漂漂亮亮结结实实的,既能防止漏雨,还能起到保温的作用,冬暖夏凉。”
万善又在向唐植桐适时的替祝局卖好。
“还是祝局考虑的周到。”唐植桐想问问这么个玩法大概得多少钱,不过忍住了,自己有钱,那四百不够的话,再从小金库里往里补。
大不了跟吴海洋两口子借一点,名义上把这个窟窿先堵上,回头每个星期都把空间里的兔子“砰”上两只,就说自己打的,用卖兔子的钱把欠款都平了。
吃饭的时候,唐植桐跟万善坐在一起涨了不少见识。
四九城富贵人家的四合院房顶一般由五层组成,由下至上分别是木椽、基层、苫背层、结合层和瓦面。
木椽上需要铺设补衬,这一层叫基层。
补衬分为柴栈和版栈两种,柴栈是指用竹木、荆条、柳枝等所编制成的片状物,版栈是指用薄板、竹片等所做的平整板状物。
补衬上面还需要再铺设席箔或苇箔。
席箔或苇箔之上叫苫背层,苫背层又分为泥背层和灰背层两种。
泥背用于屋面基层之上,有滑秸泥背和麻刀泥背两种,滑秸泥背是在掺灰泥中加入用石灰水烧软的麦秸而成。
灰背用于泥背之上,有月白灰背和青灰背两种,月白灰背为大麻刀灰,青灰背在大麻刀灰的基础上反复加青浆赶轧。
因为苫背层兼有保温和防水的作用,所以这一层有讲究,会根据建筑物大小、等级不同进行多次铺设,庙宇等大型建筑一般在20厘米,像紫禁城里的大型建筑能到30-40厘米。
结合层是灰背层和瓦面之间的构造层,一般称为底瓦泥,是由泼灰和黄土拌匀后加水搅拌而成,一般三四厘米就足够了,随抹随覆瓦。
瓦面没啥特殊的,主要是材质的不同,像什么琉璃瓦、灰瓦。
以上五层,除了木椽没法省略,其他层都是可以缩水甚至不铺设的,主打一个丰俭由己。
“还给你整个五脊六兽吗?”万善看唐植桐感兴趣,一通输出后,又问道。
“可别,咱小老百姓,还是低调一些好,就连瓦片,我恨不能都用旧的。”唐植桐连连摆手,五脊六兽在口语中是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意思,但人家其实是一种建筑形式。
五脊指的是一条正脊加四条垂脊,六兽指的是正脊两端的两只吞兽和四条垂脊上的蹲兽。
“行!那瓦片全给你找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