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二章 锦绣书社(一万两千字) (第2/3页)
至每一层地狱,都是一片独立的界间。
但狱吏们有时需要返回阴间,或者是在十八层地狱之间往来办差。
每当这个时候,上官会发下一枚红头签,阴差便可持此签,顺利前往差事所在的界间。
阴司中的令签,分为白头签、黑头签和红头签。”
右典吏不知是想到了什么,忽然细致的为许介绍起来:“红头签是差事签,缉捕、通关、调阅等都批发此签。
红色的签头,里面一枚白圈套着一个白色的‘差’字。
白头签是刑罚签,发下去就有鬼囚要受刑了,那刑罚可比阳世间重的多了。
跟红头签相反,是白色的签头,里面红圈套着红色的‘刑’字。
黑头签是死签,发下去就是极刑!
黑色签头,红圈套着红色的‘死’字。
阴司法度严明,便是上官出去办差,也要依着令签、令票行事,否则便是乱法。”
许源听得眉头直皱:“那岂不是说,这邪祟可以穿行十八层地狱和阴间?本官还如何拿它?”
右典吏却非常谨慎,先纠正道:“大人,下官只是向您提供了一个线索。
那邪祟多半不是阴差,大人莫要混淆了。
至于说持着红头签就随意穿行十八层地狱,呵呵呵,当然是不可能的。
红头签批下去的时候,就已经标定了差事的地方。
去拔舌地狱的红头签,就只能去拔舌地狱。
去铁树地狱的就只能去铁树地狱。
所以若真有阴差持着红头签叛出阴司,使用这枚红头签,也只能去标定的地狱。
另外……阴司的六道轮回出了些问题,十八层地狱和六道轮回联系紧密,所以十八层地狱中,有若干已经不在阴间了。
其中……就有这刀山地狱!”
许源明白了,右典吏的意思是,那邪祟持着红头签,躲去了已经不是“十八层地狱”的刀山地狱。
可以将其看作是一座独立的界间。
许源很想借机问问右典吏,黄身莺究竟来自何处。
但黄身莺不在身边,怕也是说不清楚,便先做罢了。
许源又问:“这红头签,可有克制之法?”
右典吏摇了摇头:“只有签发的上官可以收回。但得知道究竟是哪一位上官。”
许源不满的瞪了右典吏一眼,这分明是推脱之言。
右典吏显然是要努力撇清此事和阴司的干系。
若是由阴司收回了这红头签,责任就坐实了是阴司的。
许源想了想,也没有继续逼迫右典吏。
未来还要合作,既然对方已经退了一步,告诉了许源这些重要的情报,许源也就没有真的撕破脸。
“好,待本官抓了那邪祟,再来向路老哥和典吏大人道谢。”
许源拎起木桶走了。
城隍庙中,右典吏飘然回了神像上。
这神像就变得生动起来,脸上浮起一丝担忧:“不是这事,会否影响到城隍大人的进展……”
……
许源回了署衙。
老秦迎接许大人顺便帮贾熠说了句话:“大人,老贾跟那个张猛,昨夜没回去,在衙门里熬了一夜。”
“嗯。”许源点了下头表示知道了。
进了自己的值房,贾熠两人立刻赶来:“大人,又找到了四桩案子。”
许源已经知道了凶手究竟是谁,不过不能打击手下的积极性。
“你们俩立刻去看看,有新的线索,立刻禀告本官。”
“是!”
两人走后,许源回了自己的院子休息。
养足精神,准备晚上的大战。
下午的时候,贾熠和张猛回来了。
但听郎小八说大人还在睡,没敢喊醒许源,一直在门外等候着。
申时两刻左右,许源醒了。
郎小八立刻将两人带进来。
贾熠禀报道:“四桩案子都查不出什么来了,不过……有个事情不知道能不算是线索。”
“说说。”许源坐在椅子上,一边喝着浓茶一边听取两人的汇报。
“城东夹柳道的那一桩案子,失踪的是一对外来的夫妻。
根据邻居讲述,他们进城本是因为男的是个孝子,老母亲重病,他变卖了家中仅有的田地、房屋,给老母亲治病。
可最后钱花光了,老母亲还是没救回来。
夫妻俩只能进城来做工,可是两人都没什么手艺,就只能是男的去运河码头上做力工。
不久前被货箱砸断了一条腿。”
许源默默地喝着茶。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偏找苦命人。
“夫妻俩因为生活无着,时常吵架,似乎是因为男的想要把女人卖了……”
许源忍不住摇头。
大孝子,但又对结发妻子冷酷无情。
该如何评价这种人呢?
贾熠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线索,但问出来了,就也跟许大人说了。
“张猛,你闻出什么了吗?”
张猛知道大人问的是什么,遗憾摇头:“没有,气味都散了。”
许源点头,勉励道:“你们做得很好,先去休息吧。”
打发走了两人,许源将万魂帕取了出来。
那阴影邪祟开人市,就需要一个场地。
而且这个场地还得是固定的。
否则那些想要采买血食的邪祟去哪里寻它?
但张猛闻了别的地方,没有鬼银的气味,就说明阴影邪祟的人市,就是在南城小院中。
现在这个人市被自己捣毁了,阴影邪祟接下来的人市会开在哪里?
它有没有告诉过自己的老主顾们备用地点?
万魂帕昨日将老主顾一网打尽,许源将这些邪祟放出来一一拷问。
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它们知道这人市,都是半夜忽然闻到一股香甜的血腥味,就顺着气味跟上去,最后来到了小院里。
买了一次之后,第二天就知道还去那小院来等候。
许源就将它们又收了回去。
阴影邪祟若想重开人市,今夜就会故技重施。
到了日头偏西的时候,白狐主动来找许源。
“大人,今夜城中的那些小邪祟都会出动,寻找那只邪祟。
它们若是有了发现,就会告诉我那两个……侄女。”
其实是侄孙女。
“她俩会分出一个立刻来通报大人。”
“好,如此安排很妥当。”
白狐离开后,许源就安静等待着。
然后随手翻看贾熠留下的那些案卷。
这几个案子都是高度疑似阴影邪祟下手。
除了那一对小夫妻之外,还有一户人家,是住在西南角的一个暗娼。
暗娼已经三十多了,人老色衰,却养着五个女孩。
都是从人牙子手中买来的。
还有一家是开杂货店的。
一家六口人,父亲和大儿子一起操持店铺。
占城祛秽司在许源的带领下,办案十分细致。
这案卷中甚至记录了受害人的一些生活习惯。
比如这杂货店的父亲,就时常喜欢跟人说,这世上没什么不能卖的,只看价钱给的够不够。
许源努力想要从这些案子中,找出受害者之间的联系,但一直看到了天黑,还是没有找到能把这些案子串起来的那根“线”。
所有案子都是一样,门神完好,按说邪祟是进不去的。
天黑之后,许源合上了卷宗,来到了后门外等候两只小狐狸的消息。
……
知府衙门中,也有人在等待着。
后院本是知府大人的住处。
大人一家也的确在此住了一年半。
但后来知府夫人知道自家老爷在外面养了外室,也不知是怎么想的,就闹着不在衙门里住了,硬是让老爷掏钱买了一处新宅子,也搬了出去。
知府大人有好几位幕僚,但谁最受信任,其实很直观就能看出来:谁陪着老爷住在家里。
随时可以为老爷参谋议事。
一开始是白先生,不久之前换成了吴先生。
但知府大人失踪之后,吴先生当然不能单独住在知府大人家中。
要避嫌的。
于是就搬回了衙门后院,之前住的小跨院里。
上午的时候,吴先生泡了一壶茶,独自坐在窗下眺望衙门前院。
期盼着老爷安然归来的消息。
他的命运刚刚改变,只要尽心辅佐老爷几年,找个机会求老爷举荐,便能在某地衙门里谋个正经的出身,到时便能衣锦还乡。
再不济,这几年下来,老爷的赏赐也不会少,终归能安享晚年。
自己等了一年多啊,才终于等到了这样的机会。
老爷怎么就不声不响的失踪了!
一壶茶喝了一上午,早已经寡淡无味。
下午他本要重换一壶,想了想却又忍住了。
茶叶不便宜。
老爷若是回不来……自己攒的那点银子,还得用作归乡的盘缠,不可浪费呀。
天色将黑的时候,吴先生失望的起身,准备吃晚饭然后休息。
也不能出去吃,屋檐下有个小火炉,自己动手简单煮点吧。
白先生的身影出现在院门外,目光一瞥,看到了吴先生落魄的样子,嗤笑而过。
吴先生此时没有底气和他争斗什么。
白先生回到了自己的院子中。
比吴先生的要大了三倍。
但原本在院中伺候的丫鬟和书童,两天前就被他打发走了。
他回来后,一路仔细关好了院门、房门,然后直奔书房。
书房中,有一位气质清癯儒雅的中年文修,正在桌前看书。
一手捧着书卷,一手轻抚颌下三缕长髯。
“钟师兄。”白先生上前躬身一拜。
钟师兄微微一笑,放下书卷道:“师弟回来了,祛秽司那边可有消息?”
“没有。”白先生摇头:“张猛身边有个我的人。那许源这几日,只是让张猛跟祛秽司一位巡检一同,将最近城内的失踪案重新查了一遍。”
钟师兄脸上一片平静倾听的神情。
白先生:“但如今这世道,城里城外哪个夜里不失踪几个人?
知府大人跟这些平头百姓能一样吗?
把他们跟知府大人的案子硬要拉扯在一起,师弟以为是走入了歧途,这案子他许源破不了。”
“哦。”钟师兄坐直了身躯,似乎也显得有些失望,但并未多说什么。
白先生便试探问道:“明日还要继续盯着他们吗?以师兄的本事,只要出手必定能把知府大人找回来。”
钟师兄已经重新捧起了书卷,淡然吐出两个字:“盯着。”
白先生心虚的低下头。
他感觉这位钟师兄虽然话不多,但是那双平静的眼睛却总能洞察人心:
师兄已经看破了我的私心。
白先生想请师兄出手,把知府大人找回来。
如果知府大人还活着,便可以借此重获信任。
若是知府大人已经死了……
白先生也能落一个“不负恩主”的好名声,对他寻找下一份工作大有帮助。
“那……愚弟告辞了,师兄早些休息。”
白先生躬身告退。
钟师兄应了一声“好”。
白先生到了门口,手已经按在了门上,却还是没忍住转身问道:“师兄,书社何必千里迢迢让你来占城看一看这个许源?
他身上藏着什么秘……”
说到一半,白先生便注意到钟师兄一双眸子,清澈无比,却直直的盯着自己。
白先生顿时说不下去了。
书房内陷入了令人不安的寂静。
良久,钟师兄轻轻笑了:“师弟呀,明知道不该问,你还是问了——这养气功夫,你还要练一练。”
“惭愧!”白先生低头冒汗,转身狼狈而去。
但白先生是真的不明白,书社为何要这么做。
他出身北都“锦绣书社”,但他不是本社的学子,而是粤省分社的。
他天赋普通,在书社中藉藉无名,屡考不中,故而到了三十岁,便只能请社中的师长,写了荐书去给人做幕僚。
一晃十几年过去,他和书社的师长、同窗们,也只是偶尔的书信往来了。
却不想半个月前,这位钟师兄,忽然拿着本社一位大修的信物,来占城找到他。
白先生受宠若惊。
书社竟然还能想起我这个不成器的学生。
钟师兄却不需要他做什么,只是让他收集了许源有关的资料。
直到知府大人失踪。
他查了两日一无所获,钟师兄让他将这案子转交给祛秽司。
“试一试”那位许大人的成色。
而钟师兄也直接搬进了他的院中,每日等着他的消息。
张猛还以为是他苦劝,白先生才同意向祛秽司报案。
天真了,他张猛在白先生眼中,哪有什么分量?
白先生自己虽然没什么成就,但“锦绣书社”却是皇明四大书社之一。
不论在朝在野,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远非一般的行会能比。
这样的大势力,怎么会注意到天南边陲、小小占城中的一个掌律?
……
白先生走后,钟师兄点起灯,仍旧安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