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药师策献以雍饵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十三章 药师策献以雍饵 (第2/3页)

阵斩,杨仲达被生擒。汉军自身伤亡仅百余人。确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高延霸回到太康县寺,意气风发,连许敬宗的阿谀都顾不上听了,就一叠声催促从吏铺纸磨墨,却是要亲给李善道写捷报奏疏。他识字不多,字迹歪歪扭扭,然正襟危坐,捉笔在手,写得极为认真:“大王钧鉴:小奴赖大王洪福,大破孟让贼众!烧其粮营,杀黑社、周君德等贼将,擒杨仲达,斩获数千,己方伤亡百数。唯孟让、秦琼被其逃脱,小奴无能,还望大王恕罪!”字里行间,看似谦虚,实则难掩先前一败之后,於今得以扬眉吐气的得意。

    写完捷报,他又另修一书与高曦,言辞恳切:“沐阳老兄,俺此大破孟老狗,多赖老兄袭破谯县,又遣李破虏、独孤曷来助。捷报已呈大王,你我联手,必能再为大王立下大功!”随后传令,将昨晚斩获的三成,分给李破虏、独孤曷等将,以表对高曦的感谢。

    ……

    两日后,捷报送达白马。

    刚已得黄君汉、王君廓等的河阳捷报,李善道正与诸臣在郡府议事,复得此捷报,览毕,越发欢喜,便摸着颔下短髭,笑与诸人说道:“丑奴这厮,大破孟让,却还向老子请罪。这幅嘴脸,着实欠骂!”说着欠骂,当然不会真的骂他,就下令,命给高延霸下旨,嘉奖其功,并令他打扫完战场后,不要急於进围宛丘,先在太康休整部曲,等候指令。

    屈突通、薛世雄、李靖、李善仁、侯友怀等皆在堂中,纷纷上前道贺:“恭喜大王!河阳、太康两战皆胜,李密已是强弩之末!”帐中一片欢欣。

    李善仁趁热打铁,再度提出了在获河阳捷报后,他就提出的建议,进言说道:“阿弟,河阳大胜,太康又捷,魏军必为之震恐!俺以为,我军士气正盛,当下或已到大举反击之时?”

    上次李善仁提出此议时,李善道就没同意,这次仍是未有接受,原因也还是上次说的缘故,他摇了摇头,说道:“两战虽胜,然李密屯於管城之主力步骑,犹有数万之众,皆是能战之兵。阿兄,此时言全面反攻,尚嫌过早。”

    李善仁便又说道:“阿弟,纵然管城不易急图,然太康既胜,孟让即便逃回宛丘后,收拢残兵,其部也定是士气低落,难以为继。则雍丘之围,是否可以解了?”

    李善道沉吟片刻,看向屈突通、薛世雄、李靖等,问道:“公等之意如何?”

    屈突通思忖了下,回答说道:“大王,臣以为,大王所言甚是,於今我军东、西两翼大胜,虽已占尽优势,与魏军对峙的形势,已然逆转,但李密主力犹存,故愈是如此,当下愈更应沉住气,以等待最佳战机。至於雍丘,臣愚以为,解围有利有弊。”

    李善仁问道:“屈突公,弊在何处?”

    屈突通分析说道:“若是解围,我军就可全线紧逼白马,此解围之利也;然雍丘地形不利我军,若遣大军前往解围,亦可能陷入与李密之僵持,又或不慎,乃至败绩,此解围之弊也。”

    李善仁细思之下,觉其言有理,就不再多说。

    李靖稍待片刻,见薛世雄没有发表意见的意思,因即接口,补充屈突通的意见,说道:“大王,若解围雍丘,臣以为,屈突公所言之外,还有一个不利。”

    李善道顿时打起精神,虚心问道:“药师,什么不利?”

    “大王,太康、河阳两翼,李密已接连受挫,若雍丘之围,再我军解之,李密便外围尽失,只存荥阳可以据守。届时,他或感绝望,恐便会生退守兴洛仓之念。而又一旦被其主力缩回兴洛,据险而守,局面就复杂了,不易於我军将其一战尽歼,迁延日久,也许反生变数。

    “既然如此,臣愚见,何不如暂留雍丘之围不解?一则给李密个盼头,使他犹豫是否撤兵;二则陈大将军、杨善会守城得力,刘兰成援军已至汴水北岸,王伯当虽督军攻城甚急,雍丘尚无事先无虞,正可借此坚城,继续消耗李密的兵力、士气。”

    李靖之见,较之屈突通所见更为深远。

    李善道闻言,抚掌笑道:“药师之见,正与我同!”

    某种程度来说,用后世的话讲,这其实就是战略定力。局部战场获胜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冷静的判断,不冒进不妄动,耐心以待更好的战机,方是当下之上策。

    李靖的建议,诸人皆服,又见李善道已经做出决定,诸人就此就暂不多议了。

    侯友怀这时起身,叉手行礼,提出了个新的建议,说道:“大王,李密连败,军心惶惑。若不解围有利,雍丘固可先不解围,然却可否借此两胜之威,加大谣言散播,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