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应变化汉魏决策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四十二章 应变化汉魏决策 (第2/3页)

刻他最后悔的,便是当初在裴仁基降从后,仍以裴仁基的部曲驻守虎牢!

    然而当时,裴仁基新附,亟需示以信任,且其部确是军中翘楚,守此要隘,本是理所应当。

    谁又能料到汝水之败,裴行俨被俘?谁又能料到单雄信会败於河阳,退守偃师,黄君汉、王君廓等部汉军进逼,到了虎牢的后方?谁更又能料到,王君廓居然胆大包天,敢以千人之众,行此奇袭?至於裴行俨居然不顾其父,出面劝降,相比之下,其实反倒是次要因素。——就像王君愕劝说裴行俨的话,以目前李密军的形势,裴行俨就算为汉军招降了虎牢,李密当也不敢杀裴仁基。事实也是如此,李密的确不敢杀。既知不敢杀,为汉军劝降又何妨?

    李密默然良久,方才沉声问道:“祖公既言不易夺回,不知有何良策?”

    祖君彦看出了危险,但拿不出应对之策,顿时语塞,张口结舌。

    旁边的郑颋等文臣,亦是面面相觑,惶然无计。

    再又短暂的堂中沉寂后,一人起身,乃是孟让,接口说道:“明公,祖公所虑,确有道理,虎牢怕不易夺回。臣以为,是宜当另寻别策,解我管城诸部之危。”

    李密看向他:“公有何策?”

    孟让说道:“绕经颍川、襄城,亦可撤还洛口,唯是尉氏现有汉军,高曦、高延霸、陈敬儿皆汉军大将,非易於之辈,又恐难以速溃,这是个麻烦。”

    却从管城撤回兴洛仓城,有两条路可走。

    一条便是走虎牢关前的这条路,这是捷径,是路程最短,需时最少的一条路。

    再一条,便需先向东南而行,绕过嵩山山脉,即孟让说的这条路,然后南下,转经颍川、襄城两郡,再折往西行,过了嵩山南麓,再北行,过偃师,沿洛水,再过巩县,乃至洛口仓城。

    这第二条路,远不说,最关键的问题,也是孟让所言,颍川郡最北的尉氏这里,现有陈敬儿、高曦、高延霸部驻扎。如果这里驻扎的是少部汉军,自然可以迅速击溃,从而打开撤退的通道,可现驻扎的这三部汉军,都是汉军的精锐,合兵一两万众,要想迅速击溃,简直痴人说梦。如此一来,就会陷入前为此三部汉军阻击,后边白马的汉军主力追到的腹背受敌之险境。

    祖君彦、孟让说的都对!

    他两人的话,如同两股寒气,缠绕心头。李密再是强稳心神,这个关头,也无法仍安坐,不自禁地便又再次起身,下到堂中踱步,转了好一会儿,他停在沙盘前,俯身再三观察。

    堂中诸人无人敢出声,怕打扰他的思考。

    俯观多时,末了李密直起身形,转看向徐世绩、裴仁基,问道:“懋功、裴公,於当前局势,有何高见?可有策乎?”——这个时候,单挑出他俩来问,毋庸多说,当然是有意思在内。

    裴仁基再次拜倒,泪水潸潸,悲痛说道:“臣、臣愿亲提一旅之师,为明公夺回虎牢!生擒臣之逆子,献於阶下,是杀是剐,任由明公处置!”

    虎牢就是被裴行俨给劝降的,裴行俨现在虎牢,如果遣裴仁基去夺,裴仁基会不会一去不还?李密怎敢让他去夺!只好再次抚慰,再次将他扶起,说道:“裴公忠烈之士,然已遣罗士信往夺虎牢,何须公再涉险地?公先安坐。”扶裴仁基坐回席上,目光转落徐世绩脸上。

    徐世绩被李密点名时,便已肃立,此际他没有低头,掩藏神情,反是微微抬起脸,如是主动让李密来看似的,恭谨地说道:“明公,祖公、孟公所虑极是,虎牢天险,急切间确难收复。以臣愚见,当下我军,唯有两途可走:要么按孟公所议,冒险绕颍川、襄城撤退,要么……。”

    “要么怎样?”

    徐世绩语气加重,说道:“便在这管城,与李善道决一死战!”

    一言既出,堂中再次陷入沉寂。

    “决战”二字如同惊雷,炸响在众人耳畔!

    却见王伯当、孟让、祖君彦、郑颋等人,神色尽是骤变,然有一点相同,眼中无不透出惊疑与深忧。连番败绩,后路断绝,军心浮动,此时与气势正盛的汉军主力决战,胜算能有几何?

    ……

    “哈哈,哈哈。”

    白马郡府,看罢王君廓飞马呈到的捷报,自居上位以来,就很少在臣下面前展露内心真实想法,大多时候都以沉稳示人的李善道,却一时喜色难以抑制,他用力拍着案几,放声大笑。

    笑了好一会儿,才止住笑声,仍是满面喜色,他对堂下诸臣说道:“王君廓,真吾之虎臣也!此关一得,等於扼住李密咽喉!其西归之路已断,粮道亦绝。诸公,决战之机至矣!”

    拍着案几,他令堂下侍坐的薛收,语速快而有力,说道,“伯褒,拟旨,令王君廓固守虎牢,加固城防,不得有失;令黄君汉、赵君德留兵一部,看住偃师,余众北上,进逼兴洛仓城,使房彦藻不敢轻举妄动,减轻虎牢所可能面临的魏军压力;令方至河内的王须达部加快行速,限期五日,抵至偃师,与黄、赵所留部会师以后,便围困偃师、及防备洛阳!”

    顿了下,补充令道,“给王君廓的令旨中,好生嘉奖,进封太原郡公,赐杂彩两千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