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如履薄冰趁夜袭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四十七章 如履薄冰趁夜袭 (第3/3页)

相告,军议未提此事。

    现在看来,李密却并非是无有此意!只是昨晚军议时,他没有说。为何不说?是彼时他尚未决定?抑或有意隐瞒?若是后者,他在猜忌什么?

    徐世绩心中微凛,不再往下去想。

    风雨渐急,寒意刺骨。

    一人上前两步,来到了他和裴仁基身边,低声说道:“裴公、懋功,昨晚军议散后,祖公临时想起一策,转将回来,又向明公敬献。却是祖公建议,若汉军日夜筑营不息,我军可趁机出袭。明公以为祖公此策可用,不过尚未决定。”说话之人,还能是谁?当然就是王伯当。

    徐世绩立刻应道:“守城之道,在於攻守兼备,不能只守不攻,更应寻找机会,挫敌锐气。今汉军冒雨筑营,人困马乏,若我军选派精锐出击,胜算很大。祖公此策,确实是良谋。”

    裴仁基也附和说道:“正是。昨日军议时,仆其实就想向明公提出此策,只是当时尚未想好具体的出击方案,故未提及。本欲考虑周全后,再向明公建议,没想到祖公已有详谋。并今日天公作美,又下起小雨……。”

    他顿了顿,不再与王伯当说话,转向李密,说道,“明公,臣也认为此策可行。不过若要出击,最好选在入夜之后。趁夜色、雨雾,掩护我军行动。汉军筑营不息,疲於工役,加上雨寒夜冷,料其斥候也必懈怠。若选精兵,自东营或北营潜出,突袭其筑营之众,必能克捷,足可挫其锐气,使彼不得安心筑营。此孙武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请明公决断。”

    徐世绩慢了一步,紧忙也转向李密进言,说道:“明公,臣以为若要出袭,夜袭诚然最宜。但出击的方位,城北似乎不合适。城北,是汉军主力所在,若往袭之,恐难奏效。最好是选择出袭城东汉军筑营之处。明公请看,城东汉军共筑四营,其右为刘兰成营。刘兰成一文吏耳,其部亦非汉之精兵,若择派精兵、勇将夜袭,当可取胜。”

    李密望城东筑营的汉军了半晌,摇了摇头,说道:“刘兰成部固非汉军精锐,然其左为陈敬儿营、其前为高延霸营,若袭之,陈、高必来救援,不可取也。”

    徐世绩忙应道:“是,是,明公所虑极是,是臣思虑不周。”

    李密说道:“其前为高延霸营。此人虽有勇名,正因自恃勇悍,性情佻躁,孟让、叔宝因在落马坡将他大败,若要夜袭,可选其营!”

    祖君彦深以为然,说道:“明公此谋极是。高延霸营前空旷,利於我精骑突进冲杀,此一也;他自恃勇武,或防备不严整,此二也。"

    李密做出决定,说道:“且回郡府,细议袭营之策,务求一击成功。”

    ……

    夜色渐深,小雨还在下。

    汉军营垒间的篝火忽明忽暗,映得人影绰绰,部分汉军仍在筑营,夯土声、斧头声与士兵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却比白日里稀疏了许多,——忙活了一天一夜,不免会有疲态。

    三更时分,管城东营的营门打开,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千余魏骑身披黑色蓑衣,马蹄裹着防滑的麻布,悄然而出。

    为首的不是孟让部的部将,而是又积极求战,得到了李密允可,乃得以担负今夜夜袭之任的罗士信。他手持长槊,紧盯着远处高延霸营垒的火光,低声令道:“都打起精神,过了这片开阔地,就到汉营了!高丑奴为汉军大将,今夜突袭,若可阵斩,公等之名,将威震汉贼!”

    魏骑们没有答话,只是或挟槊,或执刀,或挽弓,随从罗士信前行。

    黑蓑混入夜下,不易辨识。雨落沙沙,掩盖了马蹄声。

    城北城头、城北各魏营,蓦然里响起鼓声如雷,火把齐燃,杀声震天!这偌大的动静,登时吸引住了城东筑营汉兵、警戒汉兵的注意,筑营的汉兵直起身子,警戒的汉兵从地上站起,或拄着斧、铲,或拄着长矛,纷纷朝北观望。而即此际,罗士信大喝一声,千余骑加速疾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