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右骁卫不坠汉节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四十一章 右骁卫不坠汉节 (第1/3页)

    自破白马关,兵到盂县,攻已数日。

    盂县和秀容相仿,也是个小城,占地不大,民口不多,守军亦少,确如王须达此前探报所知,只有千人。然而,城小却坚,兵少却勇,——王须达怎能知晓,因盂县北当刘武周之雁门,东南当通河北之井陉,其地理位置对於太原十分重要,故而这城中的千人守卒,实是刘弘基、刘政会精选出来的太原唐军之精卒,守将亦是刘弘基精选之将,智勇兼备。故是攻虽数日,面前这座小城,在汉军暴风骤雨般的猛攻下,眼看是摇摇欲坠,却始终屹立不倒。

    从昨天开始,王须达亲到前线督战。

    这时,他正立在城壕后边,紧盯着数百步外城墙上下,敌我的激烈厮杀。不绝的战鼓声在他的身后擂动,一声声撞击在他的心头,也重重地砸在盂县的城墙上。

    三四架云梯架在城墙上,士卒冒着箭雨,攀援而上。

    冲车在数十名壮卒的推动下,如同移动的堡垒,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响,朝着紧闭的城门一次又一次地猛烈撞击,每次撞击都让城门剧烈震颤,灰尘簌簌落下。

    城头之上,守将的身影在垛口间时隐时现。王须达听不到他在叫喊什么,但能猜出他现在所能叫喊的话语,不外乎是指挥守卒放箭、推下滚木礌石,激励士气,督促守卒奋战。

    箭矢带着凄厉的呼啸声从城堞后飞出,泼洒向云梯上和云梯下的汉军人群。滚木和礌石被合力推下,沿着云梯滚落,掉到城脚,砸起烟尘,胡乱翻滚,激起一片骨裂筋断的惨叫。滚烫的金汁也倾倒而下,粘稠恶臭的液体泼洒在攀爬的汉军身上,皮开肉绽,青烟直冒,不断有汉卒从云梯上坠落,身在半空,发出非人的惨呼,随即摔落地上,不复再有动静。

    王须达军中长史在旁,胆战心惊,他本降汉的故隋朝臣,何曾见过恶仗?像这样惨烈的攻城战,更是不曾见过。他忍不住进劝说道:“大将军,连攻三日了,兵士疲惫,伤亡不小。天已入暮,不如暂且罢兵,召将士还营休整,治疗伤员。再议攻城之术,或可另有拔城之策。”

    “区区小城,三日不拔,已为我军之耻。况乎招降已用,复有何别策可议?本大将军向圣上下了军令状,五日之内,必拔此城。尚剩两日可用,方今唯以力破之!”王须达面色铁青,传下军令,“令告三军,太原、寿阳、石艾之贼必已有援遣来,再不克城,功败垂成!我军虽疲,守贼亦疲惫。当此之际,勇者胜也!城破之日,任由洗城。所得缴获,尽与有功将士!”

    西边城头,呼声大起。

    王须达令既下罢,举目望去。

    见是有三四汉军顶着盾牌,攀上了城头。但立刻就有唐军守卒红着眼扑上去,长矛乱捅,硬生生将这三四汉军逼回到垛口边上,接着刀斧劈砍,把登上来的汉军全都砍翻坠城。

    ——这一幕场景,在这三天中,王须达已经见过多次。

    “大将军,我军撑不住了,各团将士俱已轮换两遭,乞请大将军调左四军替换。”负责东边城墙攻势的左三军总管李勇遣来的军吏,汗水、尘土满脸,奔到王须达旗下,哀求说道。

    王须达看也不看他,说道:“告诉李勇,没有替换!入夜之前,再不能登城,军法从事!”

    军中参军在旁进言:“大将军适才所令甚是。我军虽疲,守卒亦疲。既然如此,不若将随军弩车集於一处,尽置东城段,以弩矢压制城头。李总管悍勇,必能趁此登城。”

    因从秀容到盂县,多山路,辎重不易行,又兼盂县城小兵少,王须达自以为不难攻破,故其此率兵来攻盂县,带的重型军械不多,弩车只带了数架。当下听得参军建议,王须达以为然,就从其议,便令道:“如参军言,弩车尽调东城段。令李勇,使他亲引甲士攀城!”

    数架弩车被集中到了东城段外。

    每架弩车各置粗如儿臂的弩矢四五支,在绞弦的刺耳声中分别装上箭槽。

    “放!”

    随着几声沉闷的巨响,二三十支弩矢化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